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第一家谱"《孔子世家谱》扩容亮相(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少数民族外籍后裔

    也被一同准许入谱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少孔子后裔成为了少数民族或加入其他国籍,而从明代到民国时期的四次修谱还没有遇到这些问题,第五次修谱的另一个新突破就是少数民族和外籍后裔这次也被一同准许入谱。

    据了解,目前,最新掌握的140万孔子后裔中已有数量不详的人加入回族、苗族、水族、彝族、瑶族、白族、景颇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并有后裔加入了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国籍。因此,新修订的《孔子世家谱》成为历次修订以来覆盖范围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

    孔祥贤,这位71岁的云南省宣威市人大原副主任现信仰伊斯兰教,也曾因是少数民族被排除在“民国谱”的入谱行列之外。如今在续谱新规之下,他不仅如愿以偿进入了全国谱,更因为入谱之事考证了整个宣威市伊斯兰孔子后裔的演变过程。

    据他介绍,自2000年至2002年,他通过寻访宣威市各个村镇的老人、考察古碑文,形成了重要的宣威伊斯兰孔子后裔演变历史考据。孔子后裔在1715年前因求民族团结而与回族通婚,演变为伊斯兰教信奉者。这些历史资料目前已经被存入了宣威市的档案馆,成为了见证孔子家族变迁史的珍贵档案。

    据续修协会考证,部分入谱孔子后裔不仅演变为回族,还有苗族、水族、哈尼族、景颇族、土族、东乡族、藏族、满族、保安族、土家族等至少14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很多人旅居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外籍后裔。

    孔祥贤说:“众多少数民族和外籍后裔进入《孔子世家谱》证明,经过2500多年的变迁,孔子家族已经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多国籍的大家庭,人们给予孔子家族的‘天下第一家’的称号更具包容性和多元化。”

    ■失传时间最久一支

    1200年后首次现身

    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介绍,在这次《孔子世家谱》的续修中,一支失传时间达1200年的孔子后裔支派也首次现身。

    这支孔子后裔支派目前居于河南洛宁县,他们是在听说《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向续修协会提供相应的支系家谱后,身份才得到确认的。续修协会对于孔子后裔的身份非常慎重,因这一支后裔提供的支系族谱能上推至孔子,并有清代七十三代衍圣公的亲笔题序,也足以证明其权威性。

    根据这支孔子族人提供的支系家谱,他们的祖先是孔子第37代孙孔齐参。孔齐参膝下三子,分别是孔克符、孔克让和孔述睿,能与《孔子世家谱》相衔接。但《孔子世家谱》记载,三子之中,除孔述睿下传一代外,其余均标注“无传”。孔德威说,事实上,孔克符有两个儿子,并繁衍至孔子第78代,只不过他们迁移到了河南永宁(今河南洛宁县)。

    据《孔子世家谱》记载,孔齐参三子生活于唐代宗(762-779年)和唐德宗(780-805年)时期。据此推算,这支族人至少失散了1200年。

    ■900多名台湾孔子后裔

    200多年前自福建迁徙

    在《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过程中,来自台湾地区的900多名孔子后裔也首次被录入世家谱。

    这些孔子后裔的祖先200多年前从福建迁徙至台湾地区。此前,这900多名孔子后裔只记录在各支系族谱中,还未被录入过总谱。这些孔子后裔主要来自台湾屏东、桃园等地,分属20多个支派。

    其中,最早从大陆迁至台湾的孔子后裔可追溯至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当时他们带着孔子的画像和祖先的牌位,由福建上杭和永定迁至台湾屏东。孔德威说,经初步考证,屏东地区的孔氏族人是浙江衢州派长支的后裔,现大部分从事农业或渔业生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