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内外权威聚泰州 破南山寺"庑殿重檐"之谜(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昔日“江浙第一寺”

    南山寺昔日的辉煌,还需要大量实证,但上世纪末江苏文管会专家蔡述传、金琦等专家的考证,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鉴定,专家组的意见是:泰州,是江苏省文物保护方面被遗忘的角落,专家组郑重宣布,由于南山寺建筑等级很高,可以被视为“江浙第一寺”。

    专家组同时表示,“庑殿重檐”尽管在苏州文庙也采用了,但文庙是民间建筑,而非寺庙。此外,江浙一带再无此建筑规制。

    zhongguo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zhongguo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杨曾文表示,据史料记载,南山寺曾为古代“祝圣道场”,所谓“祝圣道场”,就是特殊的纪念日里“为皇帝祈求千秋万岁的地方”,这表明了南山寺的地位很高,保留、修缮和展现南山寺具有皇家建筑规制的大雄宝殿,恢复重建南山寺古建筑群,启动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申报非常有必要。

    南山寺凝集泰州文脉

    “江浙第一寺”出现在泰州,绝非偶然。

    杨曾文表示,泰州自古有“汉唐名郡,淮海名区”的封号,“汉唐名郡”指代其历史定位;而“淮海名区”指代其地理定位——无论是南山寺的定位,还是泰州市的定位,从这两条线考虑较为合理。

    而事实上,泰州,有着2100多年历史,佛教昌盛,高僧辈出,近代以来更出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高僧,被誉为“zhongguo名僧的摇篮”。

    而位于凤城河南岸的南山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由铁心坚禅师所建,朝廷赐额“护国寺”,明清更是盛极一时,为当时泰州地区佛教最高管理机构,地位显赫。

    而与南山寺交相辉映的,是凤城河“碧水绕城”的自然生态景观,是让人难以忘怀“州建南唐”的厚重历史,在“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上眺望,有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戏曲三家村”,有着zhongguo历史独有的盐税建筑遗存,而有着“泰州格”之称的明清古居记载了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岳飞、孔尚任、柳敬亭、林则徐……名流纷纷。

    凤城河,zhongguo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是学部委员杨曾文对凤城河的开篇评价。

    南山寺,作为凤城河景区的一个重要篇章,正在刘宁对于凤城河“南做国粹,北做繁华,东做生态,西做前卫”整体理念里,得到现实的延伸和实现。

    刘宁,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局长、凤城河管委会主任,自2006年,受命新建一个集泰州历史、文化、娱乐于一身的凤城河风景区开始,创纪录地用两年半时间,打造出一个全国4A景区。

    对于泰州本土文化的通透和对于现代文化的通达,让刘宁在展示、推介凤城河的同时,多了更多的文化层面的思考,南山寺的全面恢复和重建,相比前两年老街、桃园、三水湾等项目,更直接的切入到泰州传统文化的精要之处。

    刘宁表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就南山寺而言,不仅仅是在原址复建这么简单,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这座“有史以来最精致的寺庙”,将和筹建中的佛教名僧纪念馆、风水博物馆等,让zhongguo的传统文化重新张扬,这才是复建的宗旨所在;就泰州文化而言,凤城河的长流不息是在诉说着泰州自成一体的本土文化,内敛、平实、厚重的草根文化特性,都是通过历史、宗教、戏曲、民俗、商贾等各种独特的人物、事件和遗存一一演绎彰显出来的……城市遗产的作用莫过于此,它不仅昭示着一个城市最显赫的富有,更给了它的市民走好路的底气。同时,这也许就是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的内涵所在。

    而学部委员杨曾文对凤城河的结语式评价则是:凤城河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扬州,可没有这么好的地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