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后坂村发现南唐后主后人 均称李煜"老外公"(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杨勇/摄
 
说起被称作“千古词宗”的南唐后主李煜,大家都会想起他的那首《虞美人》。公元975年,宋军逼近南唐都城金陵,驸马带着高阳公主一路南下。南唐国破,李煜与家人一起被掳至河南开封。宋太祖派人四处搜捕漏网的南唐皇室。

    “一千多年前,李煜的女儿避难选择了福州。李煜就是我们的老外公!”近日,一群盖山后坂村农民捧着族谱来到报社,给记者带来了这样的消息。

    对那段历史有几分熟悉的记者,一下子总觉得难以置信。当年,宋军把南唐都城金陵围得水泄不通,15万南唐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在这种情况下,驸马能带着公主逃出金陵,突破围追堵截落脚福州吗?宋朝为何会容高阳公主与驸马在福州生活呢?

    去年7月,《江西日报》刊登的一则报道,让我们对南唐公主落户福州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设想。这则报道介绍说,江西安福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瓜畲乡赤岭村发现南唐梅花公主及驸马周广的墓志铭和勅碑。

    后来,我们又找到了一些关于南唐皇室躲过宋军捕杀的资料。南唐宣城王李丛镒(李煜的胞弟)之子李天和携家小由宣城抵达江西省新淦县(现新干县)桃溪(古称桃花溪),并易姓为邓。

    这些,让记者有了进一步对盖山后坂村进行调查的热情。

    称李煜为老外公

    福州仓山区盖山镇后坂村,就在福州六中旁边,是一个古韵荡漾的老村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后坂村没有人叫李煜为南唐后主,都叫他“老外公”。听说记者来调查南唐公主与驸马的事,91岁的老族长郑祥文笑着说:“我从小就从爷爷那里听了很多老外公的事。我们这个老外公写诗、写文章,就是治理国家不用心,结果国家没了。”

    多部族谱同记载

    李煜女儿定居福州

    郑祥文打开族谱对记者说:“我们的族谱记得很清楚,南唐驸马郑体恭是我们后坂龙峰郑氏的肇基始祖。因为我们后坂村原来有一座小山叫龙峰山,所以我们叫龙峰郑氏。”

    记者细看了1997年7月龙峰郑氏修定的族谱,《序言》中记载了龙峰郑氏为南唐公主之后:“我龙峰郑氏入闽始祖体恭公,历今已一千多年……我始祖讳体恭公为唐季驸马都尉银青光禄大夫,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肇卜龙峰,起家成族。”

    族谱专门设了《南唐后主李煜外祖简谱》一节,上载:“李煜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钟山隐士,莲峰居士。……李煜于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公元975年,宋朝曹彬破金陵,南唐归宋。封龙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卒,年四十二岁,在位前后十五年。”

    在这部祖谱《源远流长》一节中,记者找到这样记载:“吾之入闽祖体恭公,先世籍于光州固始,尚江南高阳公主,为南唐驸马都尉银青光禄大夫。乙亥岁宋师灭唐,公以椒房懿亲不忍忘唐,故避地入闽创业,垂统于江南龙峰之下,今闽光德里是也。子孙繁衍,世谓屿头玉井(今后坂大街村)郑氏,相传至今三十世,计一千多年。”

    在祖谱《第一世》这一节里,对郑体恭夫妇也有详记:“体恭,字崇谦。公生于河南光州固始祖宅,五代南唐中兴已未年(959)七月初一日,卒于宋仁宗天圣甲子年(1024)二月十八日,……配高阳公主,懿行淑德……寿七十五,生男一天则、女二。府君仝妣合葬于永南里鳖头山之阳。”

    随后,记者又找到现存的龙峰郑氏支祖房族谱和龙峰郑氏祖上手抄节录的两部原谱。透过那些发黄的纸页,发现对南唐高阳公主、驸马郑体恭南下避难及肇基盖山龙峰山下的记载是一样的。

    这些厚厚的族谱,向后人传递了一个带着南唐皇族血统的家族在福州这一片福山福地上繁衍生息的历史。当年穿过腥风血雨历尽艰辛来到福州的南唐高阳公主及驸马郑体恭,延续了三十代,如今子孙已近万人,仅留在后坂村的就有1300多人。后坂村后井小组、大街小组的郑氏人家全是驸马之后,下池小组也有一半人家称南唐后主李煜为“老外公”。

    1646年,后坂郑氏十七代中有一家人带着老父亲和两个幼弟到琅岐生活,后定居琅岐,繁衍成一个大家族。清朝初年,后坂郑氏十八代中有一支迁往台江埔前顶居住。除此之外,龙峰郑氏还散居在海内外多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