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读国学经典之精华育国家未来之栋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柯汉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为少年儿童推出这套《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代文化典籍丛书,嘱我写篇序言,我犹豫了一些日子,迟迟未动笔,感到这是一篇难做的文章,因为这里涉及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问题,也涉及如何看待近代以来发生过的“读经”运动和人们对它的批判以及近期出现的“国学热”问题,本文可以不对这些大而复杂的问题进行具体理论,但不可能不思考和涉及这些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zhongguo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文化热潮,我们称之为“国学热”。尽管人们对何为“国学”问题并非都十分清楚,但都表现出对zhongguo古代文化书籍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在此热潮中,一些zhongguo古代文化经典如《道德经》、《论语》、《易经》等也借助于媒体广泛普及;出版界、基础教育界还积极推出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供今天的少年儿童课外学习,有的学校甚至作为课本教材使用。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忱,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感,出发点是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这是无可非议的;主张让少年儿童接触、了解和学习一点古代文化,从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并用传统道德精神的精华熏陶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也合乎常理。
  的确,zhongguo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像母亲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滋养了我们,铸造了我们民族善良、勇敢、聪明、勤劳、朴素的优良品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为自己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世代相传。
  zhongguo传统文化是一种以道德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人生论、人格论非常发达,无论是被称为“四书五经”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还是后来被称为“十三经”的《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中,有的就是专门讲道德、讲人格的伦理哲学著作;有的虽然不是专门的伦理道德著作,但其中也无不涉及道德说教,充满伦理内容。儒家经典之外,道家文化经典《老子》、《庄子》和各种禅宗文化典籍也大讲为人之道;而历代形形色色的家训和各种蒙学之书如《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更是传统道德观念的集结和通俗化说教。不可否认,zhongguo传统道德文化中,存在着不少具有普适意义的精华,就是在今天,它对于建构现代人的高尚人格,提升现代人的人生境界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次,从现实情况看,我们现在有些人确实越来越疏离了民族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事方面越来越背离了几千年来形成的良好的道德精神,把其中许多精华丢掉了,有的连许多于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典籍也一无所知;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也明显出了毛病,如不讲孝道、不守信用、不懂礼仪、不知廉耻等现象屡屡可见,确实令人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主张观今鉴古,重温古人的道德教训,发扬传统的道德精神,借古代流传下来的道德文化典籍教化天下,实现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精神的回归,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根据上述理由,适当为少年儿童推荐出版一些古代文化典籍,作为其早期阅读物之一,我是赞成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zhongguo古代文化及其载体———文化书籍,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间,其中精华部分塑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而糟粕部分也培植了我们国民的某些劣根性。上世纪“文革”中,上述文化书籍一概被判为“宣扬孔孟之道的坏书”,那是非正常时期的一种极端观念和语言暴力。但反过来把这些书籍不加区别、不作分析、不予批判地通通称为经典、通通视为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照搬给少年儿童,那也是要误人子弟的。有的地方还用旧学形式,让小学生穿起古人服装,摇头摆脑地诵读这些古书,这更不可思议。我常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精神难道过时了?或被遗忘了?
  “五四”时期有一句名言:“要新国,必先新民。”而要新民,必先新思想。我们今天已进入了21世纪的现代社会,新的社会生活必然要求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包括新的道德观念与之相适应。古代的某些道德观念确实具有普适性,它反映了人性普遍的理性要求,不应完全否定;但是另一方面,道德观念又是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的,封建时代的道德理想即使属于精华部分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今天,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万应灵丹来医治今天现实中的各种道德病症;再则,现代应有的某些道德观念如公民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等在古代是不存在的,甚至与古代是对立的。孔子是伟大的,但孔子毕竟是他的时代的产儿,今天的时代不再是“以孔子之是非为天下之是非”的时代了。因此,今天当我们把这些古代文化书籍作为道德教育的文本推荐给少年儿童,或在学校要求学生诵读的时候,我们有责任站在现代的制高点上,以科学的辨证的观念引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今天时代,悠悠万事,教育为本。教育之业,儿童为先。“儿童乃成年人之父”,少年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和由之所形成的基本人格,将成为其一生人格的基调。因此,用什么去教育他们和怎样教育他们,包括引导他们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格形成和未来人生道路的走向,甚至影响到民族大业的振兴,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我以为,至少我们不能一味地把他们带进古书里去,应该更多地尽早地让他们接触、了解和学习一些体现了现代先进人文价值理念和科学精神的书籍。本人正是在上述理念的基础上赞成少年儿童读一点古代文化教育书籍的。
  本丛书在文本编辑方面具有几个特点:字体大小适中,配有拼音,便于诵读;注释简洁,译文清楚,有助于释难解疑;配有插图,图文并茂,既增添几分情趣又能激发想象的快乐;配有CD光盘,用标准普通话朗诵原文,这些特点都很适合于少年儿童轻松地自学阅读。
  柯汉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