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老树新枝百花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年前,老生于魁智、裘派铜锤花脸孟广禄、梅派青衣李胜素就是从这个舞台,一步步走进全国戏迷的心中。今天,这个舞台的主角换成了一群孩子。64个孩子,最大的不过24岁,最小的刚10岁。他们是从国内10个省市、16所戏曲院校、近300名参赛选手中选出的佼佼者,是200岁“国粹”京剧在今天血脉的延续,更是zhongguo京剧走向未来的希望。
11月3日至18日,首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简称“学京赛”)决赛在央视戏曲频道举行。中专组和大学组两轮共14场决赛全程直播,选手们年龄虽小,表演起来可是毫不含糊,“唱念做打”样样在行,神闲气定,他们表演的60多个节目精彩纷呈,韵味十足。
传薪火
“这是一项放眼长远,着力足下的战略举措”
伴随着一阵苍凉的倒板,一位老妇人颤颤巍巍走上台来,凄楚的道白,字正腔圆的唱段令观众动容,谁能想到这部《八珍汤》竟出自一个19岁的“老旦”;20岁的“窦尔敦”,在《坐寨·盗马》中唱腔遒劲浑厚,唱、念、做浑然一体,把个粗悍暴躁的铁罗汉刻画得入木三分;《青石山》里的“九尾狐”一边踩跷一边利落做打的功夫很是了得,让人过目难忘——这仅仅是数日来“学京赛”中的精彩片段。
“学京赛”14场比赛已举办8场。每场比赛中,小演员的表演都令观众击节叫好,他们的朝气和技艺为戏剧舞台增添了活力。“这是一项放眼长远,着力足下的战略举措,为的是传承京剧薪火。”被问及大赛举办初衷,大赛评委会主任刘连群介绍说,“人才培养要从小抓起。‘学京赛’是继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和京剧流派艺术研习班之后,又一大人才培养工程,为未来50年的京剧发展,培养梯队人才。”
作为一门传统的表演艺术,京剧的程式化很高,讲究功法。凡是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无不具有扎实的幼功功底。因此,要为京剧的未来储备优秀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年轻人,包括中专和大学生的培养。实际上,比赛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全国戏曲院校的热烈响应。很多学生和指导老师放弃了暑假,精心挑选参赛剧目,精雕细琢一招一式,这份热情和专注令组委会大喜过望。
“从今年6月初评到现在的决赛,虽然只有不到半年时间,但是大家都能看到孩子们的提高。”这是指导老师、大赛评委和观众们共同的感受。“学生在大赛中的舞台实践量,是平时校园生活所无法赋予的。每天比赛之后,学生们认真看演出时的录像,给自己挑毛病,能力提高得很快。”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教师马忠月很欣慰。
“学京赛”对“传薪火”的促进,不仅体现在它推动了学生们的技艺,还在于它对戏曲教育者的促进和点拨。“大赛让我看到上海在京剧中专教育方面的优长。”来自北京的指导老师马玉璋,通过观看比赛对南方的京剧教育颇有所思:“为什么中专组进入决赛的选手主要来自上海?他们的经验在哪里?思考并改进,这将是大赛带给我们的财富。”
与此同时,符合京剧艺术规律的大赛标准为京剧教育厘清了方向。“大赛的评价标准,首先重在考察选手是否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能否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京剧的‘四功五法’。其次是能否刻画好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情感。”刘连群介绍说。“在‘学京赛’上,评委们对展示技巧的表演给分相对较低,但对于唱得规矩、基本功扎实的选手给分较高。这坚定了我坚持教学规范性的决心。”指导教师马忠月表示。
“从‘学京赛’中受益的不仅是在校师生,还有全国各地正打算学习京剧的孩子们。”一位现场观众还看到了“学京赛”的另一重意义,“大家了解到各地戏曲院校的特长和水平,对择校也有一定帮助。”
寄厚望
“未来50年,京剧艺术的顶梁柱就是他们”
64名选手轮番打擂,紧张和精彩不亚于四年一届的“青京赛”。有网友留言说,“参赛选手个个都很棒,他们那么可爱、认真,让我们看到京剧事业后继有人,真是令人鼓舞。”
不仅仅是观众,大赛评委和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同样对这些孩子们寄予厚望。91岁高龄的京剧名家王金璐因为身体原因只当了一场评委:“这帮孩子实在太可爱了,比我们当年强!一定要他们多学、多练、多演、多看,把基础打好会有大发展。”评委之一的77岁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则表示:“对这群孩子们的感受,我只有一个字——爱。他们小小年纪就将自己奉献给京剧艺术。未来50年,京剧艺术的顶梁柱就是他们。”
在老一辈京剧人心里,对梨园新苗的呵护源自真心,近乎亲情。年届八旬的梅派传人杜近芳在比赛现场没做点评,但几乎每位选手表演时,她都会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孩子这个动作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评委眼中,舞台上的主角不只是参赛选手,还有甘愿为同学配戏的其他演员。评委张逸娟称赞孩子们,“规范性、刻苦程度和团队精神,让人感动。”出于对所有戏曲新人的鼓励,组委会采取了多项突破性的设置,如拟设“绿叶奖”、“拼搏奖”等特别奖;为了“不漏掉一个人才”,在首轮决赛结束时增设4个“晋级”名额等。
与很多传统艺术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京剧艺术难有旧日辉煌。在各级院校设有京剧专业的全国不过20所。“京剧艺术成才率很低,现在学习京剧的学生也只有2000人。”比赛总监审崔伟说。尽管如此,200年京剧有着浓厚的民间土壤,走进京剧院团的排练厅,总会看到演员们一丝不苟地练功;戏剧演出的鼓点也从未间断;京剧票友大赛总会吸引众多中外戏迷……首届“学京赛”,就似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令我们对京剧艺术的未来,充满希望。
记者 徐 馨  任姗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