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乡村的独特民俗 歇马村"学谷制"犒赏文化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学谷制”即是每年从村粮中拨稻谷1萝(30公斤)奖给入学读书的人,距今已有67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源地在广东侨乡江门市歇马村。明清两代,这个村培育出670多位有功名的人士。新zhongguo成立后,该村先后培养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共200多人,因此,歇马村又被誉为“文化村”。
初冬时节,艳阳高照,蓝天如洗。我们坐船沿恩平锦江顺流而下,来到了歇马村。只见跑马状的村庄里,几名村妇正在荷塘边搓洗衣服。村子周围镶嵌着翡翠般的片片田畴,好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
走进歇马村,只见古宅成群,排列有序,老树葱郁,那水乡田园的秀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最有名的是举人功名石碑林和八大功名旗杆。石碑林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壮大于清朝嘉庆时期。当时凡获举人以上功名者,村里就为其刻石碑竖立在村头,以彰显其功名和鼓励后人。纪念8位五品以上功名获得者而树立的八大功名旗杆,每根旗杆都高耸入云,令人顿生壮志凌云之叹。
早就听说歇马村有个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励志园,是当年族人梁体性中举得志,历经宦海沉浮,解甲归田后,为启迪后辈读书立志,穷一生积蓄,举全村之力而建。从此,园内晨钟暮鼓,书声朗朗。励志园名声远播,周围村庄慕名前来求学者甚众。
可惜励志园早已被毁,当我们踏访时,仅存残垣断壁,面貌狼藉。庆幸的是歇马村人正在按其原貌开泮塘,筑飞虹,修榭台,撰书篇,以秉先人之初衷,提携共勉,使村民励志有为。
“笔筒量米,也要教子读书”。这是歇马村一句津津乐道的名言。村里有一个教子台,前面为大祠堂,后面有孔圣坛,功名旗杆在其左,功名碑林立其右。如果学童顽皮犯错,家长就会将他带到教子台,听族老训话,面壁思过。
歇马村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成人礼,拜孔礼,开笔礼和点窍礼。学童启蒙教育后,已初通为人处世之道及学习知识重要之理。接着,参加画龙点睛、成龙许愿、一鸣惊人等特殊仪式,以加深印记。到长大成才或功成名就时,就要用自家庭院龙眼树的龙眼果拜孔谢恩,并举行丰盛的“成龙宴”款待乡亲。村里还有教子、励志、成龙和感恩等节日。其中“成龙节”是歇马人寄以“望子成龙”的美好心愿,特别受到推崇。
就这样,歇马村由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到面壁处罚,成才感恩,完善了一套农村教育奖惩制度,形成了读书为荣的良好风尚,因此历代人才辈出。现在,附近村庄的学校经常带领一批批学生到歇马村进行现场教育,学习歇马村励志读书的好风尚。(李荣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