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历史是种敬畏 《农历》是次深深的忏悔(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历法不是迷信而是敬畏
宜出行、忌婚嫁、勿动土……农历背后似乎总蕴含着各种预示与真谛,然而这些都是依据节气总结出的自然规律,农历首先还是作为一套客观的历法系统存在。
不过在郭文斌的叙述中,农历本质上是生命力的“统觉”,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种“汇聚天地精华”的言语表达让不少人感觉,农历似乎被他上升到了宗教信仰层面,对此郭文斌予以否认。
“确实有一种农历已经沦落为迷信,但我认为我们主要应该把握农历精神,而不是说初一该干什么,初二该干什么。”郭文斌说,“农历精神是一种感恩的精神、敬畏的精神、爱的精神,当人们能够带着敬畏、感恩与和谐的心走进自然,就能获得一份吉祥,因为目前我们太想战胜自然甚至把自然当成掠夺的对象了。”
郭文斌说,在春天的西海固,大人是不允许小孩折柳树的,因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这其实不是一种对于行为的禁锢,更多的是对于大自然的敬畏”。
如此拥护农历,也让郭文斌贴上了“守旧”的标签。但他认为,农历当然需要与时俱进,要回到农历时代是不可能的了。“正如我不反对西方文化,我也不赞成忽视自己的节日,因为目前中华文明的主体营养正在沉睡。”
“祝福”比“批判”更有效
对于郭文斌而言,《农历》的写作还是一次深深的忏悔。“农历如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狭隘、自私、包括自恋。现代人的所作所为是带着冒犯性的,我们没有带着敬畏与尊重在生活。”郭文斌说,“在《农历》之《中元》一节中,我把《目连救母》一出戏全部搬了进来,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心量,也看到了古代文化人的心量。”
不过批判是对于个人的,祝福才是对外的。郭文斌说,《农历》首先是一个祝福,对岁月的,对大地的,对恩人的,对读者的。“农历是另一个大自然,在这个大自然里,有天然的世界,天然的岁月,天然的大地,天然的哲学,天然的美学,天然的文学,天然的教育,天然的传承,天然的祝福。”
“这种天然,也许就是天意。而天意在我看来,就是如意。农历是一条铁轨,它的左轨是吉祥,右轨是如意。”郭文斌说,“安详就是在最朴素的生活现场去体会最盛大的快乐。但是我们现在更多人是在开着幸福的车子满世界找幸福。”
在有关传统文化的书写中,不少作家选择了哗众取宠的方式,将牛鬼蛇神与吉祥如意混为一谈。但郭文斌却慢慢地开着车,他不寻找什么,只是享受开车的喜悦。在前几年青春文学、经济书籍畅销的浮躁氛围中,郭文斌的另一本娓娓道来的书《寻找安详》竟然在半年内重印了三次。
“我之所以用十二年时间,磨磨蹭蹭地写这部仅仅三十万字的长篇,就是想先让自己的心安下来。一个连自己的心都安不下来的作家,是无法写出让读者安心的文字的。这十二年,是写作的十二年,也是自己寻找安详的十二年,也是自己下决心改过的十二年。”(孟迷)
人物档案
郭文斌,1966年生于宁夏西吉县,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现为银川市文联主席,宁夏作协副主席,《黄河文学》主编。2000年起小说创作进入爆发期,先后在《人民文学》、《zhongguo作家》、《青年文学》、《天涯》、《作家》、《收获》等期刊发表近三百万字。2006年《永远的堡子》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2006年《吉祥如意》作为唯一的短篇获“人民文学奖”,2007年《吉祥如意》再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