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春晚该怎么做 72.7%的人支持民俗专家入选专家组(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哪有那么和谐的丈母娘?忽悠谁呢?”
公众最希望央视春晚增加什么元素?调查中,“传统元素”和“民族元素”排在头两位,分别有69.3%和64.0%的支持率。其次是“通俗元素”(56.8%)和“草根元素”(52.0%)和“现代元素”(50.3%)。
支持率较低的元素还包括高雅元素(34.7%)、未来元素(27.7%)、精英元素(23.0%)、国际元素(26.9%)。
在北京打工的小杨发现,对今年央视春晚,身边很多人都感到“不给力”。事先他们最期待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的节目,可看完之后,小杨觉得,所谓的“草根明星”,不过是整台晚会的点缀。如果说春晚是一盘菜,那些所谓的“草根”,就像是盘子边缘的那圈萝卜花儿。
小杨说,春晚的人文关怀还是不够。“像今年刘威的小品《新房》,说的好像是年轻人为买房而无奈,可看完后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蔡明这位丈母娘,其他都没看头。哪有那么和谐的丈母娘?忽悠谁呢?考虑过我们这些‘蚁族’的感受了吗?”
江风很认同评论员曹景行说过的一句话——“如今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仪式性’的意义已大于内容本身。”
她说,央视春晚办得再不好,至少在现在,它依然有着相当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对社会文化还是会产生导向作用。正因为如此,它就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追求更高的趣味和雅俗共赏的内容,真正代表国家的形象和品位。
春晚大餐到底应该怎么做?调查中,67.1%的人希望春晚“增加民间性,从民间选拔节目”;58.0%的人建议“征集民间智慧,共同参与制作”;46.9%的人希望春晚“增加更多的草根性”;63.0%的人表示春晚应“反映时代,承担社会文化导向职能”。(黄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