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人民文学出版社60周年:往事并不如烟(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六十年我与人文社的那本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博发起了“微博觅书香———六十年,我与人文社的那本书”微博征集活动,有很多博友参与了征集,发布了他心中的那本人文社的书。这里选编部分网友的帖子分享。

    @上班早下班迟末来的:我上高中时是1994年,买了一本人文社的《围城》,绿书皮,上面两大字“围城”。第一次见识了文字的厉害,第一次知道了钱钟书,上英语课偷看,被英语老师发现,要收,争抢中撕扯掉一书角。

    @雪舞竹影:家里有套1982年人文社的《红楼梦》,是父亲用稿费买的第一套书,比我还大6岁,他在上面用红蓝铅笔做了许多标记,这些标记就是我的脂评,每次翻开都会感受到熟悉的温暖。

    @李李凡:作为一个90后的读者,没有看过早期的书,“哈利·波特”系列是我印象最深的书。这不仅仅是一本魔幻小说,因为它给了我童年最美好的想像,让我一直相信世界有童话。今年,我成年了,可我依旧相信有魔法,我相信世界美好,我相信人生奇妙,这都是哈利带给我的,宝贵的财富。

    @焦震:1981年人文社出版《在法国的日子里》,作者阎纯德,这是我读过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课外书。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后来,我到处寻找这本书,整整11年,2009年的地坛书市上,我终于买到了它。感觉真是如获至宝,对于自己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东西衡量。

    @华侨大学刘翔宇:还记得那本茅盾文学奖系列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高四复读那年最艰难的时刻带给我对东北的热切希望,勇敢不懈地拼了下去,最后考上了自己满意的学校。幸运,泪水。

    @小E漫游:人文社1987版的《红楼梦》一书三册,经上、中、下三册三位不同的主人、一位卖书人之手,于2006年11月11日,北京地坛书市,被本人淘到,至今为本人所有。我们都曾一页一页翻读,喜欢这样的缘分,更喜欢泛黄的书页淡淡的纸香。继续珍藏。

    @与与2046: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学的时候一个非常好的伙伴临走的时候送给我的1956年第一版,1982年再次印刷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套四本的《静静的顿河》。记得这是那个好伙伴走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说给我留个纪念。岁月横流,唯有不变的是真情的友谊,更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badandy: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延年老师的《鲁迅作品图鉴》,精选插图近200幅。作为一个插图控,简直如获至宝。黑白版画是鲁迅先生欣赏的形式,用版画诠释他的作品,没有理由不成为经典。

    @特想当公仆:余华的《活着》让人知道生命的意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人知道奋斗的乐趣;古华的《芙蓉镇》让人知道坚持的力量;陈忠实的《白鹿原》让人知道为人处世的哲学;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让人知道反思生命的乐趣;老舍的《四世同堂》毕飞宇的《平原》,书……世界。

    撰文/记者 姜妍 实习生 宋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