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博会首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馆 呈现四大亮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化中国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博会记者服务广场 专题研讨“非遗”保护、传承与产业化
 
2011年5月15日,深圳文博会记者服务广场举办了专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的专题研讨活动。活动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第七届文博会新闻中心副主任吴定海主持,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副主任傅碧红、zhongguo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湖南釉下五彩瓷国瓷研究所所长徐曼冰、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海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邓景华、国家级非遗项目黎锦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文博会首设非遗馆 呈现四方面亮点
据悉,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场化开拓,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馆。这也是本届文博会的一个重要亮点。活动中,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傅碧红副主任对文博会非遗馆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自2004zhongguo年加入联合国保护非遗公约以来,各级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全面开展了第一次非遗普查、四级名录体系建立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工作,积极探索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文化生态区、非遗展示、传习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展开,广泛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了全社会保护意识,全面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初步建立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本届文博会参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体现了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据傅碧红介绍,本届文博会非遗馆邀请到会并签约的参展商225家,主要由国家级、省级保护单位组成,选择了产业链条较完整的项目和产品参展。傅碧红对于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这一问题十分关注,她指出,"生产性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为重要,不能将其概念简单地兑换为产业化,生产性保护的基础性是传承,核心是追求高的产品质量,然而也不必回避其商品性、产业性、市场性,非遗完全可以和文化创意产业携手,成为创意产业的思想源泉。他希望文博会非遗馆的设立能够借助文博会平台,推动富有民族精神、民族智慧、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品走出去,打造zhongguo文化和城市的影响力。
据悉,作为第七届文博会的新增展馆,展商数量达到225家,是文博会全力打造zhongguo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权威展示交易和出口贸易平台。该馆呈现出四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准入门槛高。在制定该馆的策划方案时,就明确了该馆的展区规划要区别于创意生活馆和工艺美术馆,明确了该馆的组展内容主要为国家级、省级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内容,17个省的241个项目报名参展,最后确定了208项文化内涵深、产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和产品参展。其中,67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青海唐卡、湘绣、黎锦、苏绣、菊花石雕刻技艺、鸡血石雕、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徽笔、徽墨制作技艺、建水紫陶、龙舟制作技艺、洮砚等;124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秀洲农民画、寮步香市、安顺蜡染、如皋丝毯、水晶雕刻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徐州香包等。
二是产品门类多。该馆展示交易内容包括了民间雕刻技艺、刺绣及编制技艺、瓷器烧制及绘画技艺、民间绘画技艺、民间剪纸技艺、茶类制作技艺、家具制作技艺以及传统医药等。
三是产业化程度高。在组展之初,就明确了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非遗项目和产品参展,如已明确参展的青海唐卡、浙江黄杨木雕、湖南湘绣、海南黎锦、江苏苏绣,以及广东本土的香云纱、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是可观赏性强。在突出产业化的同时,为了加强市民对非遗产品和技艺的了解,该馆也将邀请工艺美术大师,在展馆现场开展展演活动。(姬东 文/图)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