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陈丹青忆成长:躲在角落里听欧洲古典音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大半年来,陈丹青与一左一右两位老友骑车穿越上海弄堂的黑白照片,从北到南在数个城市的美术馆门口展示,照片上他们西装革履,舒展开朗的年轻笑容,却像是从某个被遗忘的故去时光的角落里打捞出来。 
  4月21日至5月3日,上海美术馆门口将贴出陈丹青、林旭东、韩辛三位沪籍艺术家的展览“四十年的故事”将在此开始。有意思的是,以xizang组画成名的陈丹青、转向电影又回到油画的林旭东、去美又回京的ziyou画家韩辛,虽有着强烈的“美术馆情结”,但三人从未正式被上海美术界承认。
  反映40年的美学标准
  “四十年的故事”展览包括:他们三人历年的素描、速写、油画、水粉、连环画、临摹、写生、草图、创作,来往的书信、文稿、老照片、泛黄的黑胶唱片封套、欧洲经典绘画的图片。从展览中,可以一窥近四十年来所经历的美学标准,古典、浪漫、写实、现代、后现代;还有历年来流行的描绘对象农民、农民工、朋克、学生、流浪汉、牧民、市民、中外古人;归结在一起,就是“时代”二字。
  展览以十年为界,分成四个部分: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地点从北京、上海到xizang,还有外国,山区、水乡、高原,美院,博物馆,其中,一份原件极其珍贵,是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考后,中央美院网开一面,对不懂外语的考生出具通知函,上写:“外语成绩不作为录取标准”。
  在陈丹青看来,三人的作品,不属于靳尚谊为代表的体制内美术,他们也自觉地排斥在外,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自我边缘化,对于“体制”和“江湖”保持着富有个人态度的距离。
  艺术家的成长史
  “四十年的故事”既可以说是记录了三个上海老朋友之间的四十年的美术史,也可以说是代表着一段在“文革”期间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的成长史。
  1974年春天的“黑画展”正是在当年的上海美术馆举办,彼时也坐落在黄陂路这一带,被称为“上海市革命创作委员会”。韩辛记得,自己的画作当时是与zhongguo现代派油画奠基人吴大羽放置在一起,他欣喜若狂地看到,吴大羽与自己被并称为“老小画怪”。而认识程十发、刘旦宅等等如雷贯耳的艺术家,却也是在批斗的时候。
  岁月荒芜中,陈丹青、林旭东、韩辛三位躲在角落偷听欧洲古典音乐,自学绘画,彼此玩笑,喜欢同一张唱片,同一位音乐家、艺术家,捉对竞争。林旭东爱油画,懂文学,中途进入中央美院版画专业,毕业后长期涉入影视与电影,成为贾樟柯、张元等一代电影人的幕后精神领袖;韩辛画连环画也画风景和zhengzhi波普,嘲笑陈丹青画体育速写“只配发表在体育杂志上”。但是无论三人多少年不曾相见,各走各的路,只要相遇,瞬即便毫无障碍地进入聊天的氛围,凑在一起画画,依然不乏玩笑,甚至对于画画的经验都能相互对应,关注类似的细节。
  三人共同生长于没有考试规训的岁月,一同鄙视学院制度对于天赋的限制和扼杀。陈丹青说:“考试毁灭一切,有考试就没有艺术。”三位年近六十的老青年对现状依然存有火气,虽然改变不了什么。在上海美术馆的展厅中,四十年光阴将定格在墙面上,以各自的图示,而“当代”与否,不再重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