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玩核桃价格赶超宝马 疯狂后会不会是崩盘结局 (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警示
炒作热催生造假术
疯狂的核桃不但吸引了大批粉丝,还催生了不少“骗子”。骗术则可分为“修复性人为加工”和“欺骗型以次充好”两种。
所谓修复,是指对有缺陷的核桃动手脚。核桃有损伤,商家就会采用搓平的方法,这种核桃的局部会异常光滑,而其它地方的表面都比较粗糙,说明商家在有问题的地方反复磨搓。对于有裂缝的核桃,一般是泡后再用胶水来修复,接缝处有亮色的痕迹,有种塑料或玻璃水的感觉。还有的商贩用胶或者蜡烛油把底部的脐儿封起来,为了阻止漏脐儿和促进核桃变色。另一些信奉“站得住的核桃才是好核桃”的小贩,则会把一些核桃底部的突起磨去以便核桃立得起来。 对于太嫩就摘的有白尖的核桃,还会进行修尖,或修纹路,或者用核桃油、婴儿油“打理”核桃。
比起给核桃“美容”,一些不法商家的做法着实令人气愤。几年前,甚至有不法商家用树脂冒充核桃,随着顾客鉴赏水平的提高,骗术也逐渐升级。
核桃粉是一种新型的骗术,看准的是消费者追求“配对儿”的心理。将核桃皮粉碎之后,再用胶水和模子压出来,重新上色,制作出来的核桃大小,纹路都一样。再被忽悠成百年不遇的“孪生核桃”。
核桃长出异型本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不法商家看重了异型核桃的高利润,将好几个核桃切开粘在一起,形成所谓的三棱、四棱、甚至五棱。上当的消费者花大价钱得来的却是一件精美的“手工拼接品”。
参照
从疯狂到崩盘普洱用了十年
1997年到2007年,普洱茶的黄金十年与zhongguo经济的黄金十年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相似。
与传统的“喝茶要新鲜”的观念不同,香港回归后,精明的内地茶商发现香港人更偏爱越陈越香的云南普洱茶。在东南亚,许多华人的茶庄里也经营普洱茶,而且生意火爆。彼时,普洱茶在内地却还是冷门产品。
普洱茶成为游资追捧的对象并非没有道理。普洱茶生长条件独特,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生长时间长,产量却有限。此外,由于生产商相对分散和闭塞,普洱茶价格被严重低估。2004年,买一公斤铁观音、乌龙茶的价格,可以买10公斤以上的普洱茶。
来自广东、香港和台湾的三股力量,将股市的招数用到了茶市。茶厂和经销商联合坐庄,稀缺的普洱茶因此从普通消费品不动声色地成为茶商的赚钱工具。
炒作路线有着十分周密的计划:2000年前后,进入大陆的港台茶商首先雇佣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城市的茶厂、茶庄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收购成本非常低,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元。三年左右,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被收购殆尽,每个庄家至少拥有数百吨存货,市场七成以上都被庄家控制。
垄断资源后,庄家介入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牢牢控制了上游生产厂家。稀缺性和不断高企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散户入市,但庄家却有条不紊地逐步出货。随着炒作资金的撤离,茶市迅速崩盘,跟风进入的散户、企业和茶农都成了这场游戏的牺牲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