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世博未来馆化身当代艺术博物馆:文化创意蓄势待发(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城市馆模式首次为双年展采用
城市馆模式将首次为本届上海双年展所采用,并将为此后的上海双年展探索作为常规模式的可能性。这是上海双年展固有问题线索的逻辑推进,也是新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所提供的物理可能性。
城市馆模式是指邀请各个城市的艺术家来展演,不仅起到舞台的作用,更成为汇集全球智慧的一种邀约。每个城市馆均有自己的策展人,策展人负责挑选该城市的艺术家参展。就本届上海双年展而言,城市的筛选主要依据三点:这些城市与本次双年展主题“重新发电”的相关性;所选城市与上海的关联性,比如友好城市;所选城市的艺术生态。据了解,本届上海双年展共将设置30个城市馆,阿姆斯特丹、奥克兰、巴勒莫、柏林、德黑兰、温哥华、苏黎世、伊斯坦布尔等全球30个城市将在集中展示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同时,全面呈现zhongguo当代文化的独特价值观。其中10个城市馆将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5楼,其余20个城市馆则将分别分布于美伦大楼中央商厦、上海外滩美术馆、外滩源、协进大楼、外滩联合教堂等。可以说,城市馆向城市机体延伸的展览格局,使上海双年展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契入城市母体的目标。
在本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邱志杰看来,城市馆模式将促成上海双年展与世界上各个当代艺术活跃的城市的各种基金会、美术馆、策展人、市政机构的广泛合作,其运作过程本身就是对上海双年展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不同城市的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广泛参与,更是弥补了任何一种策展团队组合都不可避免的视野上的局限,彰显出上海双年展的包容力。本届上海双年展国际联合策展人鲍里斯·格罗伊斯也说:“城市馆是一个好模式。城市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对于很多人,城市对他们的身份认同有更具体也更清楚的影响。”
改建篇 从工业遗产到艺术空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地处上海现代工业、zhongguo民族工业发源地,其前身曾经历从南市发电厂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变迁。
1897年,清政府上海马路工程善后局在十六铺老太平码头创建供30盏路灯照明的南市电灯厂,1955年定名为南市发电厂。这幢建筑的主体长128米,宽70米,高50米,建筑面积31088平方米。165米高的烟囱可谓南市发电厂的标志之一,建成于1985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寿命50年,底部最大直径16.4米,顶部直径5.6米。
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和烟囱改建工程是zhongguo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一期工程,当时,主厂房被改造为城市未来馆,烟囱被改造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体温计。作为最大规模的国际活动,世博会结束之后,其效应仍然在不断地释放与延续。随着世博园区功能的逐步转型,整个园区已进入后续利用的新周期。2011年8月2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址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建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改建工程充分尊重这一工业遗存的精神风貌,适当调整内部空间,以满足当代艺术典藏、研究、展陈的功能需求:整合了城市未来馆内部原有用房和设施,对部分空间进行功能转换,在超高空间内部加建展厅,增加必要的设备用房和货运电梯,保留了大烟囱,让其适时成为当代艺术的展项作品和公共空间。改建后,其建筑面积将增加至4.1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也由改造前的9000平方米增加到15000平方米,共设12个展厅。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计划于2012年10月1日开馆,开馆后,它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场,同时,立足本土,广泛开展与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