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透视中国画廊产业 这是一个被扭曲的艺术品市场(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多重制约 画廊业只能绕道而行?
专家认为,拍卖本身的优势和税收政策的制约,是阻碍艺术品一级市场交易的重要因素。若要艺术品市场生态正常化,画廊业必须破除阻碍,或者绕道而行。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健提出,画廊也可以像拍卖行一样通过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具体操作办法是,先由画廊协会组建非盈利性质的拍卖公司,画廊则以拍卖公司委托人的身份参与市场交易。采取竞价方式交易有三大好处:一是充分发挥了拍卖所具有的发现价格的经济功能,从而更好地为艺术品定价;二是画廊以拍卖公司委托人的身份参与市场,合法、合情、合理地避开了画廊业的高税负;三是由画廊协会具体运营的拍卖公司全程参与交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和监督功能。
业内人士希望政府对画廊业市场给予更多的扶持。2011年底,国务院《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下调艺术品进口关税。文化部出台的《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培育画廊行业,积极推动画廊发展的政策环境,并首次明确指出,要推动艺术品行业协会建设。对于长期艰难前行时下又遭遇经济增速放缓的艺术品一级市场来说,这两项政府扶持政策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业内人士认为,关税下调虽说是利好消息,但对于大多数仍依赖本土发展的zhongguo画廊来说,17%的增值税才是让画廊不堪重负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艺术品行业,尤其是画廊业的特殊税收政策。
要素聚集 画廊业寻求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画廊从业者和学界人士都在积极探索我国画廊业发展的新模式,以求在现有市场土壤和外部环境下取得突破性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论坛上,西沐提出,“要素聚集”正在成为我国画廊业市场发展战略方向,画廊业的要素聚集正在努力实现五大目标:
一是物理空间的聚集。也就是规模效应、“抱团发展”,将实体画廊在物理空间上进行聚集,形成规模巨大的画廊区,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西安市民乐园文化街。
二是支撑体系的平台化服务。空间上的集聚,如果不建立有形的共同组织,只会是一盘散沙,正在逐步成立的画廊协会将解决这一难题。
三是保障体系的集中覆盖。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等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加强画廊业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的“有形之手”能有效地扼制无序混乱的画廊业市场。
四是行业管理和自律的强效落实。行业协会承担行业管理的职能,如市场准入和退出、虚假交易惩处等机制的建立和执行。
五是形象和品牌建设的形成。达明·赫斯特与白立方画廊,张晓刚与汉雅轩、佩斯画廊,就是画廊成就艺术家,艺术家成为画廊“金字招牌”的案例。为此,各地正在大力推动画廊实行艺术家代理制,发掘和培养艺术家资源,依托名家名品,打造知名品牌。(张文琪 陈钢 经济参考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