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朽木可雕:台湾苗栗“三义木雕”化朽木为神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说起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不能不提“三义木雕”。台湾的文化人和商人,多视“三义木雕”为台湾拉长文创产业链的鲜活样本。 
  认识“三义木雕”,始于坐落在台湾苗栗县三义乡神雕村的三义木雕博物馆。当地导游赖俊雄介绍,三义地区自古盛产樟木。1918年,当地乡民吴进宝捡拾枯木加工做摆设,被日本人发现其价值,双方共同研究如何大量加工生产枯木艺术品。上世纪五十年代,三义木雕被传播至欧美各地。此后,三义地区木槌敲打雕刻刀的声音不绝于耳。现在,三义几乎有50%的乡民以木雕为业。
  枯木加工遍布世界,只是三义木雕产业链条的第一步。1990年,台湾有关方面决定兴建木雕专题博物馆,并于1995年4月9日正式开馆。它兼具木雕搜集、典藏、展示、研究、推广、维护与创新的功能,是台湾地区唯一一个以木雕为主题的公立博物馆。
  三义木雕博物馆展览空间包括地下室和四层大楼,展示主题有雕刻艺术的起源、zhongguo雕塑历代风貌、南岛民族木雕、三义木雕源流、木雕艺术特展室、建筑家具、寺庙宗教、复合媒材及当代艺术邀请展等9个部分,收藏了近500件木雕精品,件件可谓传世之作,让观众充分体验木雕之美。 
  记者在三义木雕博物馆参观期间,一个主题为“朽木可雕也”的展览正在举办。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展览的主要精神来自一句英文古老谚语:"You can’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 直译成中文就是:“母猪的耳朵做不成丝质包”,比较接近zhongguo人“朽木不可雕也”的说法,取名“朽木可雕也”是反用其意。展览是英国人贝马丁的个展,他是英国皇家雕刻家协会会员。贝马丁将美术线条运用到木雕艺术之中,创作出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西方个性,吸引许多观众流连其间。
  为什么国外顶级艺术家也看好三义木雕博物馆?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博物馆拉长文创产业链的得意之作。
  为了将木雕制作向文物体验、家饰时尚和教育产业等领域拓展,2003年始,博物馆每年都举办一次木雕艺术节。从2008年起,艺术节期间还举办各种木雕艺术比赛,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参与。在博物馆,记者看到今年台湾国际木雕竞赛获得第一名的作品叫《方向》,作者是来自zhongguo大陆四川的杨恒清。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的奖金是60万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十几万元。贝马丁则是今年的银奖得主。
  节庆活动和木雕竞赛引来大量观众,观众带来购买力。在进入博物馆的前街,记者看到,两旁的木雕商店人来人往,许多人手里都拎着装满木雕产品的购物袋。不仅如此,近年来博物馆每年还录取16名美术学院的学生进入馆里的培训班,学习与木雕相关的知识和技法,至今已举办了5期培训班。
  在三义木雕博物馆,一位从台北来三义旅游的小学女教师对记者说:“过去台湾人描述到苗栗旅游是‘好山好水好无聊’,现在变成了‘好山好水好热闹’。”
  此言不虚。离博物馆不远,是三义火车站旧山线火车旅游景点。尽管这段废弃的铁路只有13.6公里长,且早已停运,但因为三义木雕的影响力,如今也成为一个人气颇旺的旅游景点。车站两旁全是饭店、服务部和咖啡店。
  苗栗旧山线文化产业协会理事长古胜晖告诉记者,每年来三义参观和游览的人数达300-500万人次,旅游业和服务业的收入非常可观。“每年从4、5月份开始到冬季来临前,我们店的生意特别好,店里员工少时,实在忙不过来”,专营客家菜和客家米食的老板吴肇淦说。
  在三义期间,苗栗县县长刘政鸿邀请大陆记者团的朋友观赏烟火。据介绍,当地每年从9月底开始施放烟火,历时近1个月。期间,还举办国际音乐烟火邀请赛,5支台湾团队以及大陆、加拿大、荷兰、美国、法国、哈萨克斯坦、意大利、阿根廷、南非、英国等10个境外队伍受邀进行2场表演及19场竞赛,同时规划了美食区及品蟹馆、文创区、农特产品区、游乐区。游乐区有摩天轮、滑板飞碟、回旋赛车等7项室外游乐设施以及3D立体剧场、雷射迷宫等4项室内游乐设施。记者到达的当天晚上,烟火观众竟超过137万!
  (李宗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