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网络时代订阅收入超广告 "付费墙"唤回报纸春光?(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2年将被报业铭记,因为这一年,报业开始充分拥抱‘付费墙’了。”美国著名传媒杂志MediaLife如是写道。当地时间12月23日,彭博社发布分析称,《纽约时报》线上线下的总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成为该报第一大收入来源。
报纸发行拼不过广告,这似乎早已成了传统报业公认的事实。然而这一次,《纽约时报》正在向人们证明,内容可以比广告“值钱”。
免费午餐遭遇付费墙
10多年前,家住甘家口的汪大爷总是买早餐时顺便买两份报纸带回家,老伴一份自己一份。如今,汪大爷已经很少买报纸了,他早已习惯了阅读免费电子报纸。
“北京日报、新京报,网上都能直接看,不用买报纸了。”举着2年前买的iPad,王大爷娴熟地点开一个个阅读应用程序。
在zhongguo,在全球,不仅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正像汪大爷一样,越来越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免费电子阅读福利。
不过,在读者享受其中的同时,不少媒体开始了抗争,他们不再愿意无限制地提供免费午餐。
2009年4月的一次公开论坛上,新闻集团CEO默多克愤怒地谴责谷歌,指责其为读者提供链入免费新闻网站的行为为“偷盗”、呼吁全行业联手反击,并提出了要建造一座新闻付费墙,将谷歌赶出他的新闻王国的设想。
此后,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美国、欧洲的报纸纷纷开始建造付费墙,将只爱吃“免费午餐”的读者全部或者部分挡在墙外。
有“春城”也有“鬼城”
付费墙,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的模式。目前,美国报纸网站普遍采取的内容付费模式是计量付费。《纽约时报》免费浏览量为每月10条,《洛杉矶时报》免费浏览量为每月15条。超过限定数量后,付费墙横亘面前,读者就需要为此后的阅读买单了。传媒杂志MediaLife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已有300家报纸建立了付费墙,通过计时、计数等其他方式对在线内容收费。
形式大同小异,付费墙带来的效应却截然不同。
纽约一份名为Newsday的报纸,在建立了付费墙后的3个月里,总共只有35人每周花5美元订阅了其数字内容,其网站的独立访问量同比下降了43%。
与此相似,英国报业集团Johnston,曾在2009年为旗下几个地方报纸竖起付费墙,结果试验在几个月之后取消,因为愿意收费订阅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付费墙围起来的,不过是一座无人光顾的“鬼城”。
就在一些人唱衰付费墙,认为其付费模式不符合网络平等、免费获取的精神时,百年大报《纽约时报》却传来了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喜讯:12月23日下午,彭博社分析师预计称,今年《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将首次超过广告收入,成为该报第一大收入来源。数据显示,在过去四个季度里,付费墙不仅增加了纽约时报集团旗下《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数字订阅费用,还弥补了下滑3.7%的广告收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