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创新让遗产变优势 愚公故里统筹文化产业未来(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济源市委书记何雄:用心挖掘文化财富,让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变隐性为显性,变成社会进步优势。
■济源市市长王宇燕:建设产业新城、山水秀城、文化名城、宜居绿城。
主持人语
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济源市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载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得到加强,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发展呈逐年上扬趋势。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走进河南省济源市。
——栏目主持人 杨亮
公共文化城乡一体
地处太行、王屋二山的济源市是河南省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愚公故里也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济源市投入近5亿元,先后建成了文化城、大剧院、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目前,“三馆”(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设施和服务项目均对社会免费开放,对群众实行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群艺馆、图书馆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文化馆”和“一级图书馆”。
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国家、省、市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重点实施了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示范村、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舞台艺术送农民”等八项文化惠民工程。继提前三年在全省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又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全覆盖,一家书屋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济源市还被国家广电总局通报表彰,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全覆盖和全市所有行政村(居委会)“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激活精品传承历史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赋予济源深厚的底蕴。1931平方公里辖区面积,目前,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其zhongguo保单位6处,省保单位18处。
济源市先后投入了2000余万元对济渎庙、大明寺、阳台宫、奉仙等重点文保单位进行修复,遵从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让这些古迹数百年后仍熠熠生辉。同时,济源共有52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邵原创世神话群》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愚公移山传说》、《王屋琴书》等9个非遗项目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天坛砚制作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项目。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精品意识,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大型抒情寓言豫剧《愚公移山》和现代豫剧《王屋山的女人》,是传统剧种与现代舞台技术结合两台大型剧目,塑造出济源独特的文化形象和品牌。
《愚公移山》2008年荣获“河南文华大奖”,2009年又参加了“向祖国献礼——庆祝新zhongguo成立60周年河南省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演出,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和专家的好评。《王屋山的女人》2011年再次荣获“河南文华大奖”,从而使得济源成为连续两届获得省文华大奖的省辖市,还参加了第二届zhongguo豫剧节优秀剧目展演。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