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书画造假成流水作业:老纸老印泥仿作装裱专业化 (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北京的三天调查总算接触到了假画供应商老钟,但他主要是现当代字画作假,并不具备老画作假的条件和渠道。记者反复强调自己要买老画,最终老钟答应联系一位天津的老画供货商。3月9日,记者奔赴天津,通过3天的调查,弄清了这个覆盖京津的书画赝品制作网络,通过各种造假手段让赝品“洗白”,堂而皇之走上台面。 
  小店里有大名堂
  老钟介绍的这位徐老板,据说是在天津一带很有名气的老画供货商,从业20多年,画师资源遍及北京、天津、苏州、山东、扬州等地,做老画的本领相当了得。在天津的第二天,老徐终于同意跟记者见面。老徐的门店博古堂就在天津古玩城三单元的一楼。
  即便是对一窍不通的新客户,这个圈子也非常坦诚。进店之后他们和你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是好画,但都是假的,不然不会这个价钱。”
  交谈中,老徐一再强调他经营的仿品,其身价高在哪里。“仿老东西,所用的纸张、颜料、墨、印泥必须保证是老的,清代的就要用清纸、清墨、清绢,在这个基础上再找专门的画家仿做,才能做出真迹的味道。”老徐说。
  为了证实,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幅人物画、两幅山水画。“人物画是仿的清代改琦,绢是清代的绢,从纹理上可以看出全部是手工织的,用的颜料也全部是老料。”老徐说。记者看到,两幅山水画用的绢,可能是因为年岁太久,绢上已经有了裂纹和孔洞。
  在交谈中,老徐一直对他手里囤下的老纸、老墨颇为自得。随着藏家眼光日高,藏家的鉴别能力决定了用低劣手法做旧的书画难入他们的“法眼”。用老材料仿做名家名迹,渐成为书画造假的趋势。而老纸行情突涨,又与古书画市场行情走高密切相关。受此影响,京津两地的“纸荒”盛行。
  “现在清代的老绢、老纸,20×160厘米的货,没有两千块钱拿不下来。”老徐说,京津两地的纸荒从2007年就开始,因为老纸、老绢具有难于模仿的特性和时代特征,对纸张的鉴定和测试,成为认定古代书画真伪的重要依据。
  早在 2010年,保利公司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打乾隆三十年的撒金发笺纸以万元的高价成交。记者在北京书画市场采访时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产的宣纸,目前售价都在三四万元。
  “现在很多客户,自己手里有画家资源,不需要我们给他联系画家,打听到我们店里藏有老纸,专门到我们这里买纸,自己找高手仿做名家书画。”老徐说,拥有这些纸给他带来了很可观的利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