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第二批南京市非遗传承人首现“80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本报讯(记者 朱凯 罗薇薇 实习生 朱海青) 昨天下午,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外公布了《第二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来自58个项目的109人当选新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值得一提的是,新当选的非遗传承人中有6人都是“80后”,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5岁,这也是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中首次出现“80后”。此外,一些老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子女也榜上有名,开始接班的“艺二代”正在成为我市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南京非遗传承人有了6名“80后”
  南京前几年曾在全市范围进行过一次非遗普查,调查结果显示,威胁非遗项目生存的一大“杀手”便是因传承人老龄化出现的人才断档。2008年5月4日,“南京最后的评话艺人”、79岁的孔幼平患癌症去世,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评话由此陷入失传的困境,老人去世前曾在社会上公开寻觅传人,最终却未能如愿。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传承谱系较为单一的项目而言,一旦传承人离世,就意味着绝活成了绝唱,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令人欣喜的是,昨日公布的第二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超过三分之一的传承人都在50岁以下。值得一提的是,新当选的市级传承人还首次出现了“80后”。据记者统计,此次上榜的“80后”传承人共有6人,分别是葛勇(金陵琴派)、马培培(南京白局)、张自卫(南京白局)、张钧(南京剪纸)、王艺(南京仿古木雕)和蔡向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其中,年龄最小的南京白局传承人张自卫出生于1987年8月,如今还未满26岁。
  “80后”加入传承人大家庭,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更多活力。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的张自卫如今在南京一所小学任教,她在大学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时喜欢上了南京白局,随后拜入白局艺人黄玲玲门下。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张自卫不但学会了20多种白局曲牌,还将当下社会的很多新鲜事编成曲牌在学校里推广。由她编排的白局《喜羊羊》,在校园里受到了很多孩子们的欢迎。
  “艺二代”接班继承父辈衣钵
  在这份名单上,记者还注意到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艺二代”开始接班——不少老一代传承人的子女也成了非遗传承人。
  此次当选的“80后”传承人张钧出生在“剪纸世家”,他的爷爷是“金陵神剪张”张吉根,父亲张方林则是南京剪纸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不过,张钧最初没打算跟父亲学剪纸,大学毕业后,他一开始做的是从事广告设计。不过,看着父亲年事已高依然在不遗余力地传播剪纸艺术,他逐渐意识到这门手艺的价值,终于答应接过父亲的衣钵。用他的话说,“不能让‘金陵神剪张’在我手上毁了。”
  如今,在南京的市级传承人中,像张钧这样“子承父业”的例子还有不少:花灯艺人陆有文的儿子陆敏、脸谱艺人颜少奎的儿子颜蕾、花灯艺人曹真荣的女儿曹红……昨天,颜蕾、曹红和张钧随南京工艺品参展团启程前往尼日利亚,参加在当地举行的非洲工艺品博览会。作为南京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这些继承父辈衣钵的“艺二代”将在国外亮出自己的“金陵绝活”。
  张钧展示其创作的熊猫剪纸。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