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余光中谈写作:原则是“白以为常,文以为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河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十年来,余光中的一首《乡愁》道尽了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思乡情结。昨天上午,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绿蒂来到河南省文联,与中原诗人展开了一场“现代语境下的zhongguo诗歌——豫台作家座谈会”,在两岸诗人共叙交流的同时,余光中也带来了他多年来的创作经验——“白以为常,文以为变”。记者梁宁 
  座谈会的主题是“现代语境下的zhongguo诗歌”,对于“现代语境”,诗歌语言一向亲切自然的余光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代语境下的语文并不是大白话,像口语一样,虽然也有那种演讲精彩的,像林肯演讲三分钟就成为一篇名文,但是这个情况比较少见”。余光中认为,如果要创造语言的文学,就要先锻炼文学的语言,就是把口语、日常生活的用语提炼到能够拿来写作、评论等的一种新的语文。
  “所以我无论写诗,无论是散文,评论文章,甚至于翻译,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白以为常,文以为变’。白话是我的常态,和现代作家一样,大家都用白话,可是白话写得太多了,也觉得啰嗦了,需要简洁一点或者需要引用古人、名家一句话等等。这个时候就是我所谓的‘文以为变’,以文言的功力在转弯抹角的地方发生变化。”余光中说。
  台湾诗人绿蒂也赞同余光中先生的写作手法,他认为,近年来,内地民间诗刊正在蓬勃发展,尤其是有网络以后,大家在网络多了很多发表的园地,但也出现了一些并不太好的写作倾向。“一是现代诗歌不要太口语化,诗一定有它要表达的内容,希望塑造一个我的情感的叙述和记录,希望读者能分享我所表达的想法;二是诗歌不要太难懂,只有诗人自己看得懂的诗歌,如何能让一般读者接受呢?”
  对此,原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诗人单占生则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为例,指出zhongguo现代诗歌的价值与诗人创作的任务所在。“为什么《乡愁》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是它特殊的表达形态和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情感,这种情感其实并不是地域之间的隔离,更多还是乡愁本身所给我们带来的漂泊感,每个人所失去的家乡的感觉,这种东西在zhongguo古典诗歌中意向很多,但是到了余先生这里他把这种东西强化了,有了一个带有原形色彩的乡愁意向在这里出现。诗人的任务是什么?诗人的任务就是创造文化中的原形状态,比如屈原是忧国的状态,杜甫是忧民的状态。”
  座谈会上,河南省文联主席杨杰说:“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厚重,也是诗歌的故乡,一部《诗经》大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诗歌都和河南有关系,古代的诗人杜甫、白居易,近代以来中原大地也是诗人辈出,包括现在活跃在诗坛的一些年轻诗人马新朝、张鲜明、萍子等,河南诗人的群体在全国诗坛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诗歌虽然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但是它的那种穿透力在今天仍然是非常鲜活,希望大家通过相互思想的碰撞能够加深感情,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不断加强台湾和河南作家的交流和合作,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相互提升,能创造出适合我们时代的佳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