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汪涵艳羡"爨姓"寓意好 曾称恨不得改名叫汪爨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河南商报记者 丁亚菲 
  郑州市民爨保园喜欢给人出这样一个谜语: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加火烧。打一字。
  谜底就是他的姓。因为认识这个字的人太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简化字,爨保园的父亲将“爨”简化成了“串”字。尽管如此,在给别人介绍的时候,爨家人还是喜欢说自己姓爨。
  麻烦 
  老师缠着问他的姓 害他没考好
  爨保园小时候,父亲就一遍遍地教他一个字:爨。因为这个字少见、复杂,这个姓从小到大没少给他惹“麻烦”。他上小学的时候,有回考试,监考老师看到他的名字,顿时对他的姓来了兴趣,问这问那。因为老师的一时兴起,他那次的考试成绩惨不忍睹。
  爨保园也因为这个姓得过一些“好处”。比如,受邀参加湖南卫视的《非常靠谱》。那期节目叫“姓得麻烦”,节目中爨保园讲了一件“麻烦事儿”。
  他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班,经常帮人做标书。有时候会赶上投标文件要逐页小签,就是每张纸上都要签上名字。一般标书有300多页,需要一正四副一共5套,合起来1500多页。光签名字,他都要比别人多花很长时间。
  爨姓的麻烦不止他一个人有感触,爨保园的侄女也深有体会。因为这个姓,她刚上大学就成了名人——爨姓太少见,很多同学跑去找她看稀罕。
  趣事
  汪涵笑称恨不得叫“汪爨爨”
  昨天,在河南商报姓氏群里,爨保园一说出他的姓,不少人都问他这个字怎么读。他马上解释:这个字读cuàn,古时候读chuàn。
  托这个姓氏的福,爨保园总能很快被人记住。不少人在第二次见他时脱口而出:“你姓爨,对吧?”
  在zhongguo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编纂的《zhongguo姓氏大辞典》中,一共记载了23813个姓氏。其中,笔画最多的姓就是“爨”,共30笔。爨保园说,在zhongguo的单姓中,爨姓可谓是笔画最多的。这个字寓意也非常好,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因为这,汪涵(湖南卫视主持人)还开玩笑说,恨不得改名叫汪爨爨。
  爨保园解释,“爨”的意思是烧火做饭。这个字上面看起来是两个人和一个做饭用的铜鼎(铜鼎属“金”,鼎中有“水”),字的中间是一个灶台(“土”),最下面用木柴(木)烧火(火)。
  得姓
  爨姓得姓 跟“烧火做饭”有关
  有一种说法是,爨姓源于姬姓。周王朝时期,有一种官职叫爨官,就是主管王室火灶之事的官员。爨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官职为氏,称爨氏。
  爨保园说,第一个有史记载的以爨为氏的人,是战国时期蜀国的大将爨襄,他也因此被爨姓人视为得姓始祖。爨保园曾听老一辈人说,爨襄做饭很好吃。
  爨姓人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爨文化。如今,爨人所用的“蝌蚪文”即爨文早已失传,他们所独有的巫术、农业典籍、兵法等也不复存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个在他们的后人中世代相传的故事——勤劳、勇敢的男青年阿黑和美丽的女青年阿诗玛之间的凄美爱情。
  据记载,还有一支爨姓,源于东汉末年的班固。当时,班固因军功被皇帝封赏,封地被称为‘爨地’,封地所有的百姓都姓爨。
  如今的爨姓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在云南、四川等地,仍然保留着爨人的文化,定期举行爨乡文化节、爨族火把节等活动。在洛阳宜阳每3年也会定期举办清明祭祖活动。
  改姓
  字太复杂 爨姓无奈改成了串姓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50位,人口约2100人。爨保园说,实际上,真正的爨姓人有几万人,只不过,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改为了其他姓氏,比如寸、全、炊、串。
  早在南诏灭掉爨氏的时候,当地的很多爨姓人改姓为寸。
  从河南洛阳迁到湖北十堰的爨江峰一家人,则在很长时间里以“炊”代姓。直到2009年,爨江峰老家的长辈提出不能因嫌麻烦而改姓,一家人才统一将姓氏改回“爨”。
  上世纪50年代,流行简化字的时候,爨保园的父亲将姓改成了读音接近、跟“爨”有渊源的“串”字。
  当时,郑州其他的爨姓人有的改姓为“炊”,有的改姓为“寸”,还有人死活没改姓。改姓为“炊”的一家爨姓人,如今已经改回了爨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