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京杭运河北方河段上世纪曾断流 被评难显漕运风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zhongguo大运河是世界上航程最长最早的人工水道,20世纪70年代,这条古代贯穿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因北方河段断流或间歇性断流,已难显昔日漕运风采。记者近日在河北省沧州境内采访时,不少民众表示,运河通水已成为当地老百姓最大的心愿。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全长215公里。沧州段运河开凿于三国时期,为曹魏平虏渠,隋代在此基础上进行疏浚。沧州段运河当时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称为南运河。
  历史上的沧州段运河一直是条丰水河。河北省大运河保护申遗负责人孙晶昌表示,古时为减轻洪水压力,南运河沧州—德州段弯道众多,通过人工弯道,以蜿蜒曲流的河道形态对航道水面坡降作出调整,将河道纵比降减缓,就能降低流速,便于行船。
  记者站在连镇谢家坝大堤上远望,河流几近干涸,除了运河东岸这条沿用百年的大坝在诉说当年此处水势滔滔之外,早已不见昔日盛况。
  河北东光县文保所所长李天峰表示,谢家坝建于清朝末年,是用糯米熬粥加灰土与泥土混合筑堤,历史上此处洪水多次决口,谢家坝筑成后,再没出现决堤状况。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今天大坝依旧坚固,但河流已经干枯。
  沧州市文物局局长王玉芳认为,河道、水、树,是运河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现在沧州段河道还在,树也有,但没有了水,就动摇了大运河存在的自然基础。运河有了水,才有灵气,才能展现出大运河的千年风采,通水也是运河沿线700万民众多年的心愿。
  孙晶昌表示,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涉及多省份和多部门,跨区域和跨部门协调这是最难的事情。他希望国家统一调度,协调推进工作,让大运河河北段流淌起来。让大运河重新“活”起来,呈现的不仅仅是自然风貌,也是对民族记忆的唤醒,对文化基因的自觉传承。(高博 白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