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70周年在即 民间热祭南京大屠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今年,南京大“热”。

  仅以电影为例,来自媒体的报道说,今年以“南京大屠杀”为题申请立项的电影就多达12部。

  zhongguo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张骏教授也卷到“南京热浪”中。这位53岁的学者固执地要用自己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拍摄一部名字叫做《南京,1937》的动画片。

  很多人问:这几年,有不少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还能作出什么新意?

  “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到最危险的现场拍摄。”张骏有自己的想法:“就连公众对这场浩劫的直观信息源——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40分钟录影带,也是在鼓楼医院拍摄的。这些画面已经让人很震撼了,而更多的我们听说的故事,因为没有图片的佐证,只能用文字来描述。”

  比如说日军草鞋峡杀了五万人,惟一的证据就是一张照片:两个日本人面对着上千人坐在地上。更具体的情况是,各路的zhongguo战俘被运送到此,坐在江边。日军以让他们上船吃饭为由,把他们都杀了。

  张骏想用动画来重现这段文字历史。

  有人质疑:带有娱乐性质的动画,怎么能反映出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

  “木刻画。”张骏说。“木刻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微笑,受难,病痛,奋起抗战几乎是其不变的主题。”身为中央美术学院1978级版画系的高材生,张骏师从zhongguo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已故)。作为一名出色的木刻家,1935年,李桦以木刻画《怒吼吧,zhongguo》一举成名。张骏希望能让木刻“动”起来,在他看来,这是自己能想到的展现这场浩劫最合适的艺术手法。

  又有人发话了:你这么努力,是不是主旋律,政府投资吧?

  “这是我自己掏腰包制作的,而且,我作这部片子没有任何商业动机。”张骏有些委屈。因为资金匮乏,制作成本也从原来的2万元/分钟压缩到1万元/分钟。最后筹集到的70万元资金账目更是清清楚楚:学校借30万,同学借20万,自己拿出20万。他在借款的条款里,甚至做出了变卖房产还债的承诺。

  实际上,今年的这股南京热浪,把不少与张骏一样的民间人士,变成了“志愿者”:没有任何的官方投资,不求回报,只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南京大屠杀30万人”这一抽象的数字还原成具体的人,具体的事。

  最著名的国际志愿者,当属美国的神经心理学医生朗恩·约瑟夫博士。他独立投资拍摄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并放在互联网上供人免费下载。据估算,观看这部影片的人超过1000万。到了今年的8月16日,因为资金问题难以支撑,他不得不发了一封公开信,宣布要把电影撤下来。


  在短短两周时间里,1500名zhongguo人捐款超过5.5万美元,拯救了《南京梦魇》。约瑟夫博士被感动了。他告诉媒体,《南京梦魇》将永远保留在因特网上供全世界观看。而他自己则发自内心地感谢每一位支持者。正是有了这些zhongguo人的支持,他感觉,自己这些年来所有的付出和经历的波折都是值得的。

  萨苏在网上是个名人。他的博客因为刊载了自己写的一系列关于抗战史的文章而备受追捧,短短几年,点击率高达2000万。萨苏的抗战史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用来自日本的史料讲述这段历史。而萨苏写这段历史则源于两年前他在网上与日本学生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一场著名的论战。

  当时,很多在日本的zhongguo留学生都参与其中。作为对中日历史均有钻研的人,萨苏受邀参战。他记得很清楚,当时一位日本学生说,你们提供南京大屠杀的一些照片,其中zhongguo人很多都是短袖,可南京沦陷的时候正值冬天,你们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萨苏回答:日本老兵的回忆都有的,清清楚楚。日本学生则反驳,战争中士兵都是疯狂的,他们当时的记忆不走脑子,现在的回忆不靠谱。

  生气的萨苏问这位学生,总不该否认南京城下的累累白骨吧。当时他以为日本学生该对此哑口无言了,谁知道日本学生却说,你们zhongguo那么多年的内战,难说不是你们自己埋下的。

  萨苏为此气愤了很久。他要写些东西,教育一下日本的年轻人。在日本工作的他,决定用日本的史料写中日战争,告诉他们被隐瞒的真相。

  一同被教育的还有zhongguo的年轻人。2000万的点击率,不知让多少人重温了这段历史。

  还有更多的志愿者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这场浩劫。 

  江苏电视台一位工作人员秦敏群,是一位音乐工作者。没有任何人要求,他自己做了一首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安魂曲》,并广为传诵。南京一位青年企业家吴先斌花费很多精力和金钱在民间收购抗日战争遗物,还走访幸存者,用影像记录这段即将消失的历史。他在自己的企业开辟一个南京抗日战争史料民间陈列馆,并经常承办一些关于大屠杀史的研讨会。南京还有一位退休的数学教授费仲兴,每到周末,就骑着自行车去农村寻找幸存者及其家人,了解当年的掌故。他的第二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历史即将出版。

  有人特别不理解:这些志愿者们费了这么大的心血不见得有多少经济效益,他们图的是什么?

  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家、江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说:“这是民族的一场大灾难,永世不能忘记。”

  “我对这段历史有兴趣。更重要的是责任感在驱使我这样做。”张骏说:“zhongguo曾经经历战争和动荡,我们要告诉下一代这个历史。”

  还有一个原因没有明说:张骏之所以选择动画片的形式来记录这场历史,是为了青少年能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段历史。毕竟,最该记住这段历史的是他们。

  张骏所从事的专业招生有个特点,就是必须面试。每次在面试时他都会问学生一个同样的问题:南京大屠杀是哪一年。让他失望的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是哪一年。有的学生甚至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我是理科生,不是文科生。

  在上个世纪,鲁迅先生曾经把德国著名木刻家柯勒惠支的作品引入zhongguo。张骏与自己的学生谈起心仪的这位木刻家,学生们都表示不喜欢。因为她的作品太压抑,不美,有着太多的苦难。

  “那是因为你们自己没有经历人生的苦难。”张骏感慨。如今的年轻一代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对那场浩劫,他们不能理解,甚至有些漠然。“我们不应该总给下一代鲜花和蜜糖,应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辣椒和苦瓜。”

  今年,众多来自民间的关于南京的回忆,就是一代人给另外一代人的辣椒和苦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