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曾因《台北人》而感动 杨振宁鼓励白先勇写北京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为纪念作家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出100场,台湾导演王童以影像的手段将该剧拍摄下来,制作成DVD推出。昨天,白先勇在京为青春版《牡丹亭》DVD举办首发式。作为白先勇多年的朋友,物理学家杨振宁到现场助阵。因感念当年阅读白先勇小说《台北人》的那份感动,杨振宁鼓励白先勇调整到当年写作《台北人》的状态,创作一部描写北京人生活情状的小说。

“不留影像太遗憾”

青春版《牡丹亭》DVD是王童租用杭州大剧院历时10天摄制而成。导演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采用高清录像的方式,对该剧的舞美进行了完整全面的呈现。白先勇称:“我此前看了梅兰芳大师留下来的表演影像资料,如《生死恨》、《霸王别姬》等,尽管因为器材与技术原因拍得并不让人满意,但毕竟有影像留下来,倘若当年什么影像也没留下,那该多么遗憾。”白先勇认为,此次《牡丹亭》DVD的制作出版,有益于这部作品更好地流传,可以让尚未走进剧院的人在家中一睹为快。

杨振宁到场助阵

作为白先勇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物理学家杨振宁也到现场助阵。两人一见面就握手寒暄。杨振宁介绍,他上世纪50年代就读过白先勇的小说,并有感于小说中的尹雪艳、玉卿嫂等人物形象。“80年代末,我们在国外偶然相遇,一起吃饭,此后一直没有联系。直到4年前我找到他的电话,通过几次话。”

杨振宁称对青春版《牡丹亭》颇感兴趣,打算当晚携夫人翁帆同去国家大剧院欣赏。对于白先勇的文学创作,杨振宁期望很高:“我早年读过他的《台北人》,写的是zhongguo内地一群人到台北的生活。我在想,什么时候他也写写北京人,当今北京人的心态值得用文学的手段来描摩。”白先勇表示将会努力为之,“但现在时机不成熟,我对北京人了解不多,每次到京都是来去匆匆。”

相关新闻

《牡丹亭》试演林青霞痴看

本报讯著名作家白先勇结合两岸艺术家联手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前晚进驻北京国家大剧院测试演出,台上青春亮眼,台下星光灿烂,昔日影视红星林青霞从香港专程前往看戏,“来感受一下中华国粹”。

北京国家大剧院即将启用,由知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坐落在长安大街,被称为“水上明珠”。开幕前测试选了七个节目,由白先勇策划、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主演的青春版《牡丹亭》,作为入选的昆剧节目,昨晚起一连三天在大剧院内一千多个座位的戏剧场演出上、中、下全本。测试虽不售票,但《牡丹亭》演出还是一票难求。

白先勇有感而发,几年前他到苏州时,这些年轻演员还在苏州的小舞台未经琢磨,几年后已登上七重天,主演国家大剧院唯一安排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这些青春烂漫的柳梦梅、杜丽娘们不仅在传承历史,也在创造历史。

前晚更值得一提的是,身穿黑色洋装的著名影星林青霞也意外现身剧院,她虽然很低调,但还是成为酒会现场瞩目焦点。林青霞说,她在香港看过精华版,这次来北京看全本,是为了感受中华国粹,她情不自禁地称赞国家大剧院太壮观太漂亮了。

有人向白先勇说,林青霞颇有《牡丹亭》女主角杜丽娘的气质,林青霞频频摇头,而白先勇倒是相当认同:“的确很像”。他还抓着林青霞到《牡丹亭》广告牌前合影。此次《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可谓台上台下一样姹紫嫣红。(朱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