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河北一乡村重“文”风 14年走出300多名大学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邢台6月2日电(张鹏翔 李铁锤 高亮)“我们村自2000年至今先后走出重点大学的大学生300多名,20多人成为研究生,这跟我们村重‘文’轻‘财’的风气是有关系的。”2日,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河北省南河县段村村支书王相奎如此对记者说。
  河北省南和县段村,全村4500余人,远离县城,以务农为主。自2000年至今,该村先后走出大学生300多名,其中不乏考上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的学生,如今20多人成为研究生。
  2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这个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走进这个宁静的小村庄,让人眼前一亮,街道很窄但干干净净,路两侧的绿植被修剪的整整齐齐,文化墙上的宣传语“今天你以段村为荣,明天段村以你为荣”格外显眼。
  在该村的文化广场,村民王栓柱说:“我们村这几年考上了300多个大学生,现在每家每户不是比谁家住的好、用得好,而是比谁家的孩子考上的学校好。”据了解,“宁舍金香玉,不弃上学郎。”已成为该村新的风气。
  村民王树哲说:“附近村庄的村民都说俺村‘风水’好。其实,不是俺村风水好,是俺村重视教育的传统好。”
  在村支书王相奎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村民秘利强家中。据介绍,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秘利强的女儿去年考上河南中医大学,儿子今年参加高考。
  “我们一家人辛辛苦苦靠种地一年也就几千元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我们省吃俭用,无论多难,也要供孩子上学。”秘利强说,置家不如教子,我们不能光看眼前,耽误孩子的前程,教育孩子就跟种地一样,一刻不能耽误。
  王相奎说,有这样好的村风与多年来村里倡导“轻财重教”不无关系,如今村民的观念已经形成了不比家大业大,比谁家的孩子出息。
  2006年,为了弘扬重教之风,该村对考上本科二批以上大学的学生家庭赠挂“功德匾”,并举行隆重的送匾、挂匾仪式。
  “重教之风自古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我们后人应该发扬光大,现在这种风气在我们村形成后,村里dubo、打架的事没有了,村民之间也和睦多了。”王相奎说。(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