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庚申年》猴票为何成经典?黄永玉绘制 上品难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为什么小小一枚猴票能够长盛不衰?广州邮政邮票局的专业人士分析了四方面的原因:一是“金猴”出自名家之手。猴票图案的绘制者是大名鼎鼎的黄永玉,设计者是时任邮票总设计师的邵柏林,雕刻者是身手不凡的姜伟杰。黄永玉笔下栩栩如生、毫纤毕现的“金猴”,经姜伟杰的艺术再创作,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邮品有很强的质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是“龙头效应”。 猴票是我国第一套生肖邮票,不少收藏者都以拥有这枚猴票而感到自豪。


  三是“物以稀为贵”。 猴票扑朔迷离的发行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初公布印量是800万枚,1988年国家邮政局更正了猴票的发行量为430万枚,对此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由于当年印制雕刻版猴票,使用的是印钞票的专用油墨,当时北京邮票厂这种油墨存量不多,油墨告罄,只得停机,更有模版损坏等等传说,虽都是未经证实之谈,但却无疑给猴票增添了几抹神秘色彩。按照官方的发行量计算,大版猴票的数量不到5.4万版,在通讯技术欠发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邮票多用于邮资凭证贴寄信件,因而猴票的自然消耗很大,经消耗破版估计现存世不过几千版。


  四是“上品难求”。猴票脸部及手脚部分涂有金粉,由于氧化的原因,实际存世猴票能称为上品的,不足十分之一。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