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精品歌舞剧张扬天府精气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0月初,一部讲盐故事的歌舞剧《盐泉》在自贡上演。这是一部地道的特色舞台剧,自贡的故事自贡人演。这不仅是一部好看的歌舞剧,更是自贡市向外递出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在我省21个市(州),类似的精品歌舞不胜枚举:它们或与旅游联姻,成为当地文化新景观;或走市场,在全国既赚票房又赚吆喝;或成为城市宣传的“形象片”……无论以哪种形式出现,它们都堪称一张张有声有色的文化名片,张扬着天府之国的精气神。

  文化+旅游演艺炼成产业

  阿坝州:演艺群落形成产业链

  “1亿4000万元的演出收入,800万元的税收……”省文化厅产业处副处长邓涛拿着2006年九寨沟演艺群市场统计表连连感叹,“这是个相当不错的市场成绩。”而艺术处处长林戈尔则直呼,打造地方名片,阿坝州为全省演艺市场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蓝本。

  “神奇九寨”的演艺市场似乎与生俱来:这里不缺文艺人才,个个能歌善舞;这里也不缺市场,来九寨沟旅游的人一拨接一拨。以《神奇的九寨》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一诞生就直面市场,直接与游客“对话”。在此过程中,市场也炼就了一批艺术、营销人才,容中尔甲、“高原红”女子组合不仅唱响了九寨沟,更成为全国知名歌手。

  从阿坝州走出去的不仅仅是一两位歌手,自创剧目《大舞藏羌》叱咤市场,改变“始于旅游止于旅游”的常态,衍生出“始于旅游止于文化”的新路径。3年时间,该剧演出900余场,入场观众达50万人次。今年,神奇九寨大剧院破土动工,同时,一张新名片———《藏谜》,正飞向全国。

  乐山:3年搭建两个“阶梯”

  同是四川旅游胜地,乐山的好戏可不止一出。诗乐歌舞、川剧、大型民族音乐剧在3年时间里竞相为当地锦上添花。

  2005年,大型诗乐歌舞《沫若·女神》在第八届四川电视节开幕式上盛大首演。这个作品以凤凰涅槃这一震撼人心的篇章为主脉,整合剧作《屈原》中的雷电颂、桔颂等,形成了《天问篇·序》《求索篇·山水爹娘》等五个互相衔接,层次推进的板块,融入舞蹈、情景剧、吟诵、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演绎了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的经典之作。

  2007年,乐山歌舞又有新篇。由峨边彝族自治县推出的大型民族音乐剧《甘嫫阿妞》,以“火”为线索,将一个在彝族地区流传了500年之久的民间传说推上艺术舞台,无论是舞美还是剧情都让观众赞不绝口。

  走市场“名片”的多极效应

  甘孜:“情歌”带来美妙“梦幻”

  一曲《康定情歌》向世人打开了认识美丽康定的大门。借用《康定情歌》品牌,再现康巴藏区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大型康巴歌舞诗画《康定情歌》一问世就决定了其全国走向。

  歌舞诗画《康定情歌》全剧由序幕《溜溜的月亮》和《溜溜的雪山》《溜溜的云》《溜溜的情》《溜溜的锅庄》4个篇章组成,展示了康巴地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紧接着,《康定情歌》姊妹篇《梦幻康巴》打造成功,两出歌舞剧不仅打通了“成都—康定”的文化直通车,更大大提升了康巴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2006年10月,《梦幻康巴》和《康定情歌》打捆“出售”,向全国演出商抛“绣球”。甘孜州文化局局长宋兴富说,《梦幻康巴》将在成都驻场演出,通过歌舞吸引游客来

  甘孜,到了甘孜又可看《康定情歌》,深入了解甘孜的绚烂色彩。

  成都、甘孜“两点一线”的歌舞运作方式,就是希望通过市场,把甘孜的窗口放在成都。

  凉山:火把一举惊天下“壮士举起火镰、碰出火星,人们捧起点点火苗,照亮夜晚,温暖白天。”手捧火苗的彝族少女从观众席的各个方向走向舞台。2006年12月,在雄浑有力的音乐声中,大型彝族音乐舞蹈《火·图腾》缓缓拉开大幕,《太阳武士舞》《牧羊舞》《吃饭歌》《火神舞》等特色歌舞缤纷亮相,观众陶醉在浓郁的彝族风情中。

  今年火把节期间,《火·图腾》在西昌市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四场,票房收入37.35万元,平均票价为134元,上座率前三场为100%,最后一场为96.4%。这些数字,为《火·图腾》的演出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凉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康告诉记者,走市场,是《火·图腾》创演之初就定位好的发展思路,为此,他们没少下功夫。火把节期间,除了媒体宣传外,还与旅行社、宾馆、机场、火车站接轨,让游客一到西昌就知道有个《火·图腾》。

  当地“待客菜”城市新形象

  南充:《嘉水绸韵》展现个性

  请明星来演出,是南充市以前的“会客”方式,一台明星“拼盘菜”代表了当地人的好客热情。然而,这样的方式在全国有上百个翻版,演出个性缺失的同时,也隐藏了南充的个性。

  2006年,花200万元打造的《嘉水绸韵》诞生了,这是一部地道的南充“乡土菜”,南充人演南充故事。嘉陵江畔的美丽画卷和市井风情一一展现舞台,栽桑、养蚕、织绸、卖绸等南充人的生活细节贯穿始终,再加上传统艺术与灯光的处理,歌舞《嘉水绸韵》自然而然成了南充的形象片。

  如今,每当有外地客人来访或遇重大节庆,《嘉水绸韵》就会出现在舞台,“南充有多好,舞台告诉你”。

  自贡:《盐泉》流向国内外“洪荒太古的静穆暗夜,隐约有星子在浓厚的黑色深处闪烁……”柔曼而渺远的歌声仿佛从时空隧道的另一端渗透过来,头戴翎毛、身穿虎皮的猎人们警惕地注视四周———10月9日,自贡首部大型原创歌舞剧《盐泉》,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排练,在自贡川剧艺术中心隆重登场。

  “川南风情”是《盐泉》最大的特色。盐工们手拿竹棒时而跳跃,时而冲击钻井;盐妹子穿着绚丽夺目的扎染衣裳,拿着酒罐欢快地向辛勤劳作的汉子们敬酒……

  自贡盐场工人劳动的场景被提炼成舞蹈

  元素加入剧中成为看点。而洗衣舞、龚扇舞、算盘舞这些川南风味十足的舞蹈也让观众目不暇接。

  自贡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刚告诉记者,此前客人来了,欣赏的往往是歌舞小品组台演出,虽然节目品种丰富,但并没有充分完整领略到自贡的特色和人文精神。“打造《盐泉》就是想作为自贡以后接待宾客的长期演出剧目。”

  据悉,目前自贡正在与韩国有关方面联系,希望将《盐泉》推向国外。
链接

  省内部分地区精品节目存目

  成都:《金沙》

  《芙蓉国粹》《锦城云乐》《天地吉祥》等

  类别:音乐剧、川剧综合节目、歌舞剧特色:依托发达的城市消费,成都演艺名片已经形成集合效应,剧目丰富、形式多样。其演出剧目依托成都文化固有的特色和品牌,把资源放大。《金沙》依托金沙遗址,名片已经撒向世界;《芙蓉国粹》等依托川剧,巧“烹”巴蜀文化。

  达州:《梦里巴人》类别:超时空民俗歌舞特色:以贯通时空、连接古今的全新艺术表现手法演绎神秘巴文化。

  雅安:《千秋蒙顶》类别:歌舞剧特色:以茶文化为主线的歌舞剧。广元:《蜀道风》

  类别:川北民俗歌舞

  特色:以风情浓郁的人文景观为主题。

  德阳:《龙行天下》类别:杂技特色:杂技已经成为德阳文化的招牌,德阳杂技团长期驻场北京演出,已经在海内外观众中形成了“口碑效应”。“看杂技到朝阳”的口号在京城叫得很响。

  宜宾:《金沙水拍》类别:地域风情歌舞特色:展现了长江第一城的历史和文化。攀枝花:《火红的木棉花》《城里好不好》

  类别:歌曲、川剧特色:作为移民居多的工业化城市,当地以单个作品创作为基础,以综合音乐会等形式反映了城市特色,活跃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眉山:《三苏情怀》(创作中)绵阳:《李白千古风流》(创作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