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故宫将建立"黑名单"制度 乱画乱刻游客被禁止入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庆长假让北京故宫接受了人流参观高峰的考验,因为采取了限流措施,观众的游览体验有了提升。不过,对于参观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现象,仍然让许多人感到忧心。对此,故宫博物院日前表示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在文物、古建上做出乱写乱刻等严重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将被禁止入宫。
  伴随着今年6月实行实名制购票政策,故宫便相应建立了“黑名单”制度,不过此前主要针对肆意加塞、加价出售门票从中牟利的黄牛以及在故宫内兜售小商品、发放一日游小广告的人员。据悉,实行至今已有2500余人被纳入“黑名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这2500多人如果都混迹在故宫,那对游客秩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如今,“黑名单”范围将被扩大至不文明行为当事人。
  不文明行为催生“黑名单”制度
  催生“拉黑”不文明游客做法的直接缘由,是前不久引发社会关注的故宫三百年铜缸被情侣画心刻字事件。在一尊放置于御花园南门的铜缸上,一对情侣将自己的名字连同“爱心桃”刻在其两个铜环把手之间。这并非故宫文物第一次遭遇不文明“黑手”。2013年2月21日,故宫大铜缸就曾被游客留下“梁齐齐到此一游”字样,引发舆论哗然。
  如今,遭遇刻画的铜缸经过修复,已经基本恢复原貌,然而对于故宫内众多文物而言,管理保护依然需要加强。“故宫里随处都是文物”,单霁翔说,除了铜缸之外,还有遍地的红墙黄瓦,如果一一监控需要上万个设备,不仅成本高,对于景观、环境也是破坏。
  除了乱写乱刻外,其他发生在“紫禁城”内的不文明行为同样引发广泛争议。比如五个月之前的“不雅照”事件,摄影师避开川流的人群,在大殿前拍摄了一组女性人体艺术照,在网上发布后,引得一片哗然。故宫博物院方面在核查相关情况后公告回应表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公开进行如此摄影行为,特别是坐在文物建筑螭首上进行拍照,不仅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严重影响了故宫博物院应有文化氛围,更是对文物本身和文化遗产尊严的破坏,应当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今后,这些举动都会让实施者无法再进入故宫参观游览。不过,对于“黑名单”制度,故宫方面也显现出人性化的一面。据单霁翔介绍,列入黑名单并不意味着终身禁入,“毕竟有些是年轻人,随着成长今后也可能会有参观需求,还是应该给这些人机会”。对于“禁入期”具体时间期限,目前尚未最后确定。
  当前处罚力度难以达到惩戒效果
  “黑名单”能否彻底拴住陋习?业内不少专家依然持谨慎态度。事实上,为了制止相关不文明行为,今年4月,国家旅游局就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6类不文明行为将被“记录在案”,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
  根据这一《办法》,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将被保存一至两年,进入“黑名单”的游客在再次旅游时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甚至会影响其个人出境、银行信贷等方面。让不文明行为暴露在公众视野下,面对舆论压力,当事人的“道德成本”无疑增加不少,同时也让其他游客引以为戒。
  不过对具体实施的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有媒体报道称,有被列入“黑名单”的当事人表示,生活、旅行并没有受到影响。“出国旅行大不了不跟团,ziyou行就是了。”而类似随意刻写的行为,更因为其隐蔽、迅捷,很难当场抓“现行”。即便现场发现,根据相关法规,“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有专家坦言:“这样的处罚力度很难真正达到警示惩戒的效果。”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在“黑名单”增加不文明行为当事人道德成本的同时,应该考虑对相关法规条文进行调整,使之成为拴住不文明行为的“缰绳”。本报记者 徐维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