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医术 » 中药常识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鼋甲_杀虫-团鱼-音名-瘰疬-



核心提示:目录“鼋甲”在《*辞典》“鼋甲”在《中华本草》 《*辞典》:鼋甲【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YunJiǎ【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甲壳。【原形态】鼋,又名:绿团鱼、癞头鼋。为鳖类中之大型者,体长一般为26~72厘米。吻端很短;背甲近圆形,散生小疣,暗绿色;腹面及前肢外缘和蹼,均呈白色。本动物的肉(鼋肉)、胆(鼋胆)、脂肪(鼋膏)亦供药用,各详专条。【生境分布】常栖于缓流的深河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性味】《纲目》

原题:鼋甲
词频:本草,腹面,杀虫,拾遗,团鱼,音名,瘰疬,圆形,分布,鳖甲,生境,黄色,动物,背面,辞典,凸出,草图,性状,邪气,广西,等地


目录“鼋甲”在《*辞典》“鼋甲”在《中华本草》

 

《*辞典》:鼋甲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Yuán Jiǎ

【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甲壳。

【原形态】鼋,又名:绿团鱼、癞头鼋。

为鳖类中之大型者,体长一般为26~72厘米。吻端很短;背甲近圆形,散生小疣,暗绿色;腹面及前肢外缘和蹼,均呈白色。

本动物的肉(鼋肉)、胆(鼋胆)、脂肪(鼋膏)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常栖于缓流的深河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革拾遗》:"功用同鳖甲,炙,浸酒,主瘰疬,杀虫,逐风,恶疮,痔瘿,风顽疥瘙。"

②《日华于本草》:"五脏邪气,杀百虫毒、百药毒。续筋骨。"

③《本草图经》:"主妇人血热。"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鼋甲功同鳖甲,但鳖走肝而鼋走脾,故其主治稍有不同。"

【摘录】《*辞典》

页首

《中华本草》:鼋甲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图经》:鳖最大者为鼋,江中或有阔一、二丈者,南入亦捕而食之,云其肉有五色而白多,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盐淹可食。

2.《纲目》:鼋,如鳖而大,青黄色,大头黄颈,肠属于首。

【拼音名】Yuán Jiǎ

【英文名】Owen, Soft-shelled turtle shell

【别名】绿团鱼、癞头鼋

【来源】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背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ochelys bibroni (Owen)

【原形态】鼋,背甲长33-47cm,宽32.5-41cm。头较小,软吻突极短,仅略凸出吻端,不到眼径一半。背甲近圆形,被革质皮肤,前缘及裙边光滑无疣,无纵棱。腹甲平滑,后叶较短,幼鼋背面嵴棱明显,裙边有疣粒。四肢不能缩入壳内。内侧3指、趾具爪,蹼发达,有栉状肤褶及腹棱;尾短,不露出裙边。背面橄榄色,具黄色斑点,腹面白色。幼鼋生活时带黄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以死鱼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近圆形,多敲成碎块。径可达40余厘米,厚5-6mm,背面皮肤呈黑褐色,有大、小不均类圆形凹陷。腹面污黄色,可见清晰的肋骨。肋骨宽度可达2cm,略凸出于肋间。体重,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骨质状。气微腥。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解毒杀虫。主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腰膝痿软;瘰疬;恶高分子;痔瘘;顽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主五藏邪气,杀百虫毒,消百药毒,续人筋。

2.《本草拾遗》;主湿气。

【摘录】《中华本草》

页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