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老子是如何论证政治无为的法则_无为-万物-老子-法则-事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新逻辑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他认为无为才是使得天下得太平清静的根本法则。可是他如何才能使人们信服他的主张呢?所以,他同样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还要提供证据支持。老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

老子在zhengzhi上主张无为,他认为无为才是使得天下得太平清静的根本法则。可是他如何才能使人们信服他的主张呢?所以,他同样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还要提供证据支持。

老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呢?首先,他宣称无为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法则,从而建立一个天道无为的前提。这个前提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就与老子道的概念有关。

老子假设,在我们可经验的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自在且无限的实体,它是我们经验中万事万物的根据,是它们之所以存在、之所以为是的原因,所以这一实体被看作宇宙万物之母。万物受道的支持而存在,它于万物有衣养之功。所有的物体都根据于它,所以它是宇宙万物中最大最真实的实在。

经验中的万物都是限的,占据了有限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经验的世界里便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都是变动不居和转瞬即逝的。所以,有限、多样、他在是可经验万物的特性。但道却被设想为一个自在、永恒且占据无限空间的事物,它质地纯粹,永远为一。所以,自在、无限、质地纯粹为一是的特性。

但是,无限、自在、恒为一的事物并不存在于可经验的万事万物中,因为我们无法在经验的世界里发现具有此类特征的事物。这样,我们只能勉强将它描述为无,将它设想为万物之外之后的某种东西。

这无并不是空虚洞物的意思,因为道被假设为实体,它是有。所以,道就是以虚和无为形式的有,这就是经文中所说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是有但却不能成为我们经验的对象,因为它没有形态颜色可供观察,没有硬度重可

知觉,我们只能以无色、无味、无质、无物形容描述它,所以我们只能勉强说它是以无状为形状,以无有为物象的物质。这样一个物质却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是它生养和支持万物存在,所以道生万物就是以无生万有。

假设道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无生有就是一个客观事实。只是这个无不要理解为空洞无物,是道的另一个名字称,无生有与道生万物是意义相同的命题。所以无生有千万不要理解为从空虚无物中产生出物质来,无生有就是道生万物。道是有,但却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所以道生万物就是以无生有。

无生有是道的特性,经文将它概括为: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衣养万物,但却不以实有的形式存在,反以虚无的形式卑微的藏于万有之下之后,这就是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就是说道只求奉献于万有,不索取于万物。不因为自己衣养万物的巨大功劳而争居万物之上,为王为主。道生养万物、功于万反以无有自居,不欲万物有知于。所以,生而有、为而恃、功成而不居,但求奉献不求索取就是道的道德,这个道德就是无为,老子称之为玄德。道是宇宙间最高的实在,所以道的无为道德就是万物中最高的道德了。这样就将无为确立为宇宙间最高法则了。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无为法则为最高法则的前提是道是客观真实的实在。我们知道,时空中无限存在的事物是不可能存在的,老子在经文中所描述的道不可能是真实的事物。那么老子为什么言说道,他讲道就好像讲一个真实客观的事物,原因就在于确立了道的实在性,无为才能成为最高法则。可以想见老子本人也不可能见道这的事物,道的存在性是逻辑上外推的一个假设。

在经文中可以肯定论述的内容只有两点,一,道是存在的。二,道是无为的。除此之外都是些扑朔迷离,叙无可叙的特性,与道无为形式的有相适应。经文中假设了道的存在,无为就自然成为宇宙万物的最高法则,这就建立了天道无为的前提。

社会是万物的一部分,无为是万物的最高原则,同时也就是社会的最高法则,这样就将无为建立为zhengzhi的最高法则了。无为zhengzhi无为这就成为自然合理的主张了。天道是无为的,所以人道也必将是无为的。这是老子书论证其无为法则的基本思路。

其次,老子还要以实例来证明无为的法则优于有为,这些证据包括两个方面。个方要说明有论证说为有无穷的坏住,归结为命题有为而有以为;另一个方面要说论证明为有无限的好处,归结为命题无为无不为。经文中好多名句警句其实都是这两个命题的实例证据。老子就是通过这正反的实例来证明无为优为有为的。

比如,“跂者不立,跨者不行”,“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持而盈之,不如其己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些都是有为有以为的证据,也就是有为有无限坏处的证明。

再比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其政闷闷,其民昏昏",“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些都是无为无不为的证据,也就是无为有无限好处的证。

老子是一位思想家,他提出了他的主张,仍旧需要逻辑说理和证据证明。思想著作的主要创作目的是说服别人。如何实现说服他人的目标呢?首先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其实还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读懂老子要提我们提炼他的主要观点,要洞悉论证自己观点的过程和方。只有了解这样方面的内容,我才能进一步探讨子思想中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积极还是落后。只有逻辑上合理,并且经得起实践验证结论才有可能是真结论。

老子是人不是神,他的著作的目标同样是说理与说服,而不是要宣布教条。所以我们读老子书与与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因形式因,我们今天并不将它看作还有意义的观点,老子的道在今天还有意义吗?同样也是没有的,老子为道所赋予的特性,一、自在、永恒等都不可能是现实事物可能具有的特性,自然界不可能有道这样的事物存在,老之子之所以假设道存在,只是为他无为zhengzhi的主张找寻先验的根据。在老子的学说中只知道的存在,却不能知道它的究竟是什么,因为道不以有为形式存在。所以,在老子那里道并是个神秘的事物。

老子以后诸家论道便增添了许多玄妙深奥的东西在里面,以至愈说愈玄,到了道东汉道教产生时,道干脆成为一个真正神秘而不可知的事物了。道教产生的基础是将道概神秘化。老子讲道并不是神秘的事物,道概念的意义在于建立了天无道无为的前提,为他zhengzhi无为的言论立基础。所以,老子书并不是为论道而论道,老子学说主要是社会的zhengzhi的学说,是要为人类大同社会寻找法则,回答如何才能使人社会实现太平清静的问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