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匠心-|-一个人,一座城_建筑-西安-中国-大唐-历史博物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原标题:匠心|一个人,一座城前段时间一则千年佛像遭"毁容式"修复的新闻热传网友直呼辣眼睛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公园一名女游客执意翻越栈道护栏踩在保护区地表拍照几年前

原标题:匠心 | 一个人,一座城

前段时间

一则千年佛像遭"毁容式"修复的新闻热传

网友直呼辣眼睛

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公园

一名女游客执意翻越栈道护栏

踩在保护区地表拍照

几年前,在北京故宫

一名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到此一游”

……

这一幕幕让我们为之痛心、遗憾

对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物、古建筑

理应心怀一份敬畏,更好地保护、传承——

在zhongguo,有这样一位八旬老太

她用一个个设计

让大唐风韵重新流淌在西安街头

她用一幢幢建筑

诠释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人,一城,紧密相连

她,就是张锦秋

怀揣文学梦的川妹子,

因父亲一句话走进建筑之门,

用砖瓦给城市写诗

1936年金秋,张锦秋在有着“锦官城”之称的成都出生。

少年时期的张锦秋

她的父母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皆从事建筑行业,姑妈张玉泉更是当时极为杰出的女建筑师。

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张锦秋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对建筑知识耳濡目染。在她幼时的印象里,建筑设计是一个崇高而美好的职业。

青年时期的张锦秋

不过,少年时代的张锦秋,有一个浪漫的文学梦。她酷爱文学作品,读起书来如饥似渴,古今中外的名著,只要她能够看到就一定要读完,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只不过,当她18岁那年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她的父亲终于站了出来,劝说她放弃了文学梦。

1954年,张锦秋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

父亲告诉张锦秋,文学创作并不是只靠兴趣和努力就可以完成的,最重要的是天分。虽然她的作文一向写得很好,但是写作文和文学创作是两码事。她的理科成绩和美术功底都非常好,当建筑设计师是最好的选择。

张锦秋接受了父亲的建议,最终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事实证明,在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她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zhongguo从此少了一位女作家,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建筑学家。

回想起来,张锦秋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抵触就听从了父亲的劝告,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

梁思成对其青睐有加,

她却自作主张,

给恩师放了鸽子

1954年,张锦秋走进了清华园,攻读建筑学专业。在这里,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良师。

从1961年开始,她留校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导师正是我国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

梁思成

这位清华建筑系的学术领袖与精神领袖,在张锦秋眼中,却是一位平和、亲切、儒雅的前辈,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个人品行上都无可挑剔,给青年时代的张锦秋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他的热情关怀,他的渊博知识,对专业真挚的感情,继承发扬祖国建筑传统的雄心壮志,对于鼓励我们年轻一代热爱专业、树立良好的学风和为祖国的建筑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梁思成对这位女弟子关怀有加。当时他准备全力研究宋代《营造法式》这本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打算让张锦秋也参与研究,但她却自有主张。

张锦秋参加了建筑历史教研组的古建筑考察活动,去了承德避暑山庄后又到无锡、苏州、杭州、扬州、上海考察了古典园林,“我彻底为之倾倒,zhongguo古典园林太有味道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考察结束后,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将精力投入对zhongguo古典园林的研究,论文选题也围绕园林展开。

但张锦秋心里十分忐忑,因为有老师和同学告诉她,别人想跟梁先生一起工作都苦于没有机会,你怎么可以这样任性而为!

梁思成却表示尊重她的意愿:

“你有志于研究zhongguo园林,这很好。”

当即指派他的得力助手莫宗江担任张锦秋的论文导师。

梁思成还要求张锦秋在深与博两个层面上进行结合,认真地探讨和研究。这一席教诲,成了张锦秋研究学习zhongguo园林的指南。

梁先生的建筑创作思想,即:

清醒地认识到zhongguo传统建筑的精华,

反对生搬硬套、穿靴戴帽的“半吊子”建筑,

在此基础上要随时代之发展而革新,

实现古为今用,创造zhongguo新建筑的途径。

也深深地影响了张锦秋。

说起来,在当代zhongguo有“一人一城”之称的,可能除张锦秋外真的不太多,她之于古城西安的意义,就像梁思成之于北京城。

这样一位“任性”的女弟子,没有辜负梁先生的期望。

她用半个世纪的时间,

复原出一个

古色古香的新长安

著名评论家肖云儒说:

在西安,想躲开张锦秋是不可能的。公共汽车跑了两站,犄角旮旯一拐弯就遇见了“张锦秋”。

贾平凹说:

张先生设计了许多好的作品,我很自豪,外地来人总是带着他们去欣赏一番。

张锦秋和西安的渊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

1965年,张锦秋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毕业赠言——“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此后,她毅然踏上了西安这块土地。

从1966年至今,张锦秋一直在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她将自己在清华研究的与绘画、文学交融的zhongguo古典园林,植入到有三千余年历史的zhongguo古都西安,把zhongguo古代建筑的精华运用到现代城市建设中。

陕西历史博物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钟鼓楼广场、大唐芙蓉园、陕西省图书馆、大明宫丹凤门、黄帝陵大殿、长安塔……

张锦秋的建筑作品,被建筑学界称为“新唐风”,渐渐成了西安城和陕西省的一个个重要符号。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大明宫丹凤门

大唐华清城

1987年,张锦秋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

“建设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周总理的遗愿,是‘十年浩劫’后我国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张锦秋说。

“到底要把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什么样子?任务书上只有一句话: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张锦秋设计的是一组唐代风格的宫殿,她的方案获得了最终的认可。

陕西历史博物馆

整座博物馆恢弘、大气、祥和,采用古代宫殿建筑的外观,用简单的白、灰、茶三种色调凸显了zhongguo画中“水墨为上”的理念,成为了西安和陕西的标志性建筑。

张锦秋的作品还有很多,法门寺工程、华清池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三唐工程、钟鼓楼广场、慈恩寺玄奘纪念院……

大唐的风韵,在这些建筑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古城长安,获得了建筑意义上的重生。

“张锦秋营造了西安古都,现代西安也营造了她,西安使她大气,西安使一个蜀地女子变成了大唐气象建筑师。”

时光飞逝,曾经青春年少的张锦秋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但其人、其名已与西安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在男人主导的建筑之林中

争得无数“第一”,

她有豪气、柔情,更有个“长安梦”

她是我国首批命名的15位建筑设计大师中唯一的女性,

首批zhongguo工程院院士中水利、土木、建筑学部内的唯一女性,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史上第一位获奖女性,

也是首次获得国家建筑界最高奖项“梁思成建筑奖”9名大师中唯一的女性。

在被称为“男人世界”的建筑之林中,张锦秋争得了一个个的“第一”。

她多次被问及,你作为一名女性,怎么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张锦秋的回答是,只要把工作完成得漂亮,不管是男还是女,都能得到尊重。

由于《国家宝藏》的播出,张锦秋成为了人们目光的焦点,但她始终淡然处之。

作为一名纯粹的学者,她并不在乎鲜花与掌声,在乎的是民众能够被她的建筑作品所打动,在乎的是能把故国的古典建筑传承下去,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毕竟,能用一座座复原的古建筑为炎黄子孙还原出盛唐气象,是她大半生的梦想。

张锦秋与长安塔

而扎根西安半个世纪,张锦秋的骨子里仍旧是火辣的川妹子性格:风风火火,敢于直言。

她设计的大唐芙蓉园是一座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因其整体规划严整、传统风格浓郁而成为西安新地标之一。有些城市的领导找到张锦秋,希望她在自己的城市也设计一座这样的公园。

大唐芙蓉园

张锦秋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你们的城市跟唐朝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

对于当今zhongguo一些建筑现状,她也毫不客气地直接开怼:

她说,现在的某些建筑一味地追求“新、奇、特”,打着“现代建筑”的旗号,但实际上是“唯形式建筑”,目的就是玩花样,通过标新立异来留名。

她说,很多年轻建筑师缺乏全面的文化素养,大多成了设计机器,每天都在看设计图,找不到时间充电,只能吃学生时代的老本。

她说,建筑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

“建筑师跟画家不一样,画家你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建筑师的作品是一个城市的门面,不能你想着自己来发挥,但没过几年就成了城市垃圾。”

……

爱之深责之切。正是秉承着一种历史责任感,她才如此快言快语。

作为出生于成都的陕西人,她已融入这片沃土,对于西安,爱得缱绻深情。

多年来,她的设计方案大多是给西安量身定制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这里。

曾经有外省单位高薪聘请她出任各类职务,她始终不肯离开这里。有朋友问她在大西北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张锦秋的回答干脆又有力量:“熬什么?挺好嘛!”

张锦秋说三秦大地滋养了她,“我庆幸自己能在这里安身立命”。

所以,对西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她都深怀感情。

在设计陕西省图书馆时,工地上有一块高低不平的坡地,大家都想着要把坡地铲平了好施工。张锦秋不同意,因为这里是唐长安城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处高地。

年轻时的她,对西安的印象来自于骆宾王的诗句:“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但是,她看到的只是黄土高原上的苍凉。

如今,她用自己的悟性、努力,和对古建筑的专注、热爱,成就着自己的长安梦。

“保护传统建筑,

是每个zhongguo人的责任。

爱惜它,就是爱我们的先人。”

长安塔

在《国家宝藏》中,张锦秋的一番话感动了无数观众:

“zhongguo传统建筑,是我们建筑人的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从事建筑设计几十年,总是不断从中吸取营养,并且从中感悟到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保护我们传统建筑历史遗存,是我们每个zhongguo人的责任。

爱惜它,就是爱我们的先人。欣赏它们,就是欣赏智慧和创造,传承它们就是延续我们的文化命脉。”

这就是一位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建筑设计与传承事业的女性,这就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执着。

“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

张锦秋展现的zhongguo古代建筑风韵,是zhongguo传统建筑文化自信的根源,是最珍贵的国家宝藏。

她,和无数在历史风云动荡中仍秉承文化的自尊、自觉、自信,保存中华的文脉与精粹的人们,不也是最应该珍视的国家宝藏吗?

2015年,国际编号为21023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张锦秋说,荣誉属于zhongguo建筑界,属于三秦大地,属于古都西安。

我,一名zhongguo建筑师将与宇宙同存,永远眺望着中华大地繁荣昌盛,演进人类文明。

这样的女性,宛如天上的星星,守护着中华文明。

这样的学者,就是给zhongguo传统文化“托底”的国家宝藏守护人。

这样的大师,值得每个zhongguo人热爱与拥戴!

编辑整理: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素材来源:《国家宝藏》、《时代人物》、世界华人周刊、zhongguo科学报、光明日报等,综合网络 

转自:墨香中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