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林筠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使者_传统文化-纪念馆-文化-中华-孔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孔子基金会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dang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dang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zhongguo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zhongguo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zhengzhi、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zhongguo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zhengzhi和经济的根本。

黄绾纪念馆成为儒家文化符号

黄绾(1477—1551),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今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人。黄孔昭之孙。祖籍福建莆田黄巷,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公之裔。父黄俌卒后,受母命承祖荫,少时求教于谢铎,刻苦治学,卓有所得。后承祖荫官后军都督府都事。

  黄绾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笃信和践行王学。著有《明道编》12卷、《石龙集》30卷、《久庵文选》16卷、《庙制考义》2卷,以及《中庸古今注》、《思古堂笔记》、《石龙奏议》、《云中疏稿》,还有易经、诗经等著作。《明道编》为zhongguo哲学名著。

  黄绾是明代杰出的zhengzhi家、思想学术大家和教育家,终身以“履道听命”为己任,以“志于圣贤经世之学”为职责,为传承儒家文化贡献了毕生精力。

  1955年出生的林筠珍是一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使者、弘扬儒家文化的贡献者、浙江台州及路桥本土文化的挖掘者……

  正因如此,林筠珍于2008年在浙江台州路桥桐屿街道凉溪村的一片山坡上,盖起了台州历史文化名人——明朝礼部尚书黄绾纪念馆。

  据介绍,这座纪念馆是为黄绾而建,黄绾是儒家思想的追随者,而林筠珍一直对儒学十分热衷。据史料记载,黄绾曾在家乡创建了石龙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他在石龙书院收徒讲学期间,在凉溪东盘山一带的山岩、谷壁上,留下了诸多摩崖石刻。

神秘渊源点化林筠珍选址东盘山

林筠珍2008年接受东方网采访时表示,她对黄绾的认识,缘于9年前反复做的一个梦。“梦中有神灵现身,要为我为他建一座庙,并且指点我要向东盘山上寻找。”在梦的指引下,她来到东盘山上,想找出点蛛丝马迹。

林筠珍说:“有一段时间,我天天往山上跑,终于有一天,在岩壁上的一丛苔藓下发现了许多字,后来我打听到,这是明代黄绾留下的摩崖石刻,当时我便认定,我要寻找的梦中神灵就是黄绾。”

2000年,林筠珍开始了她的行动。她一边为建馆事宜向相关部门申请,一边广泛搜集黄绾的资料,还专程来到浙江省儒学学会,通过该学会的帮助,搜集了有关黄绾的部分传世著作,如《明道编》、《石龙集》以及一些明人文集中关于黄绾与石龙书院有关的重要学术资料。

2002年,林筠珍从34户凉溪村民手中,买来一片山坡地,打算破土动工。

2008年,几经周折和非议,浙江台州历史文化名人——明朝礼部尚书黄绾纪念馆终于落成!

林筠珍一颗悬了多年的心终于落地了,这位出身农民、曾卖掉房产投身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使者终于将宏大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至此,林筠珍研究、挖掘、传承、发扬儒家文化有了载体与阵地,有了依据和标杆。

立志让民族传统文化扎根中华

2017年9月,在浙江台州黄绾纪念馆孔子学堂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孔子标准像揭幕暨拜师礼仪式。林筠珍作为黄绾纪念馆馆长、黄绾纪念馆孔子学堂负责人出席仪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孔子标准像在黄绾纪念馆的落成,标志着林筠珍所创建的黄绾纪念馆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广阔的天地和丰富内容。

在林筠珍看来,人生的最大价值就是做有意义、有价值及有贡献的事。

随着孔子学堂的落成,黄绾纪念馆不断发展壮大,来接受熏陶的学员也越来越多,每次大型活动都至少有上百人参加。林筠珍在向大家传播儒家思想的同时,也在积极向大家介绍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土地,体现出新时期zhongguo农民在满足物质生活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社会公益的执着热情。

林筠珍说,在纪念馆的发展过程中,最让她感动的莫过于那些辛勤付出的义工们,哪里有脏活、累活,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得纪念馆得以更好的运行,他们是优秀文化的真正践行者。

如今的黄绾纪念馆内祭学合一,以祭带学,“祭”礼兼具当地民间信仰中儒、佛、道三家合一的特色,“学”则突出文化、教育的内涵,立足于纪念馆的民间性、乡村性、通俗性和普及性的宗旨,真正成为了一个符合路桥区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对乡村和谐社会建设有益的文化教育场所。

在林筠珍眼中,黄绾是十分值得人们学习和纪念的一个人。在黄绾的感召下,林筠珍在其附近农村带动了数百名农民参加学习《论语》《弟子规》,对当地净化社会道德风尚、提升农民人文素质起了重要作用。

面对未来,林筠珍无限憧憬。她说,“为了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快地在乡村生根发芽,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走出去,深入到更多的乡村,让大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大家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zhongguo人的骨气和底气”。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