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以史鉴今-《资治通鉴》千年智慧教你经营管理之道_资治通鉴-失信-子思-治国-德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博学书院馆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一直都是历代帝王治国家、知兴衰的必备书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出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一直都是历代帝王治国家、知兴衰的必备书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出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该书被评为史上最强的历史书、“权谋”书、“兵法”书,也是古代服务帝王的“心理学”和“管理学”最强教科书。

null

《资治通鉴》记录了我国1362年的王朝兴衰历史,蕴藏着丰富的管理之道。管理者学习《资治通鉴》不是简单的重温历史而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总结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成败得失,以史为鉴,探索符合自身企业良性发展的管理之道。  

1、令出必行,诚信无欺

《资治通鉴》认为:诚信是君主的利器。国家赖人民得存,人民以信诺归附;不守信诺,便无法驱使人民,没有人民,便无法保卫国家。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民众,称霸强国,不失信于四邻。懂得治国的人,不失信于百姓,懂得持家的人,不失信于亲友。不懂得治国,失信于邻国,失信于百姓。上下互不信任,彼此离心,必造成败亡的后果。君王靠欺骗所得的好处,无法弥补失信于百姓带来的伤害;管理者靠欺骗获得的短期利益,不能弥补失信于下属带来的长期损失,这难道不可悲吗?

作为人无信不立,管理无信不行。管理者不论事情大小、何时何地,都应该恪守“诚信”准则! 

2、忠言逆耳利于业

文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藏,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藏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荣,献莫甚焉,君暗臣献,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与,无类矣!”

null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子思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竟会这样?”子思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事情处理对了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像国家了。”

放眼古今中外,因统治者刚愎自用,喜用谗臣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多如牛毛。很多企业管理者自以为是、不能广纳意见,重用溜须拍马的小人而祸害团队,最终导致企业发展迟缓经营惨淡,企业最终只能黯淡收场。

3、首重德,其次才看其才

《资治通鉴》认为考察人才必须同时考察其才能和品德,二者缺一不可。按照拥有才能与品德的不同而将天下之人划分为四类——德才全备的“圣人”;德才全无的“愚人”;德胜才的“君子”和才胜德的“小人”。大凡选拔人才的方法,假使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以重任,宁可任用“愚人”,也万万不可任用“小人”。

人才的选拔与重用一定要谨慎,从古至今这方面的论述也有很多。《资治通鉴》给出了选拔人才的标准是:首重德,其次才看其才!有德之人至少对于公司是无害的,若是无德则是定时zhadan,越有才对公司危害越大!其次看其才,有德有才之人是公司的财富,助益公司发展,无才则完成力所能及之事即可,与公司无所损失。综上所述,“首重德,其次看其才”是现代企业选拔与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

null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精英的点评批注数不胜数,除《史记》之外几乎无史书可与之媲美。在当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世界级的杰出企业领导者,无一不是藏策略于胸、蕴计谋于心的经营大师。《资治通鉴》中蕴涵的领导艺术和用人理念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决策、用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家有百口,主事一人”,在企业里更是如此,企业的总裁就是带头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总裁表现的能力、魄力、毅力是左右整个局势的关键。在商战中,想要致胜,唯有策略,经营策略才是企业家图谋市场的智慧钥匙。博学书院分享国学经典,启迪商道智慧,帮助企业家拾得经营秘钥,开启管理智慧大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