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何以吟诵?让传统文化更“有味儿”_吟诵-传承-中华-诗文-传统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凤凰网国学  作者:宋睿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资料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但凡听过或学过吟诵《诗经·小雅·鹿鸣》的人,想必都有

资料图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但凡听过或学过吟诵《诗经·小雅·鹿鸣》的人,想必都有一个感受:在想起这些诗词时,已不只是文字的记忆,而是脱口而出的韵律,不自觉地就“吟唱”了起来。且无论过多久,都似已牢牢铭刻于心,令人念念不忘。这,或许就是“吟诵”的魅力吧?

吟诵?相信有不少人对这个词充满了陌生感,有人即使闻其名但也未必知其意。那么,吟诵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不急着追根溯源,先来感受一下它的美。

资料图

吟它千遍也不厌倦

古语有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情意的曲折深远和个中意味,难以用言语全部表达。但是,吟诵可以做到。吟,是哼唱之意,诵,是抑扬顿挫地诵读,它巧妙运用汉字本身“平上去入”的旋律型声调语言特点,让每一篇汉诗文都字正腔圆、跌宕起伏,琅琅上口,营造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音乐美感,韵味十足、余音缭绕、感染心灵、陶冶情操。

吟诵时,诗文中的画面是动态的,你能感受到“孤舟蓑笠翁”簌簌落下的鹅毛大雪,感受到“轻舟已过万重山”迎面吹来的徐徐清风,感受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绚丽斑斓的晚霞和渺渺茫茫的秋水辽阔……这种美,千遍万遍不厌倦。

资料图

带你探索国学密境

吟诵之美,不仅体现在那穿越时光浅吟低唱的韵律美、画面美,还体现在它强大的“实用性”上。对于有些人,吟诵的魅力在于“帮助和加深记忆”,尤其对学生来说,背诵诗文是枯燥的,而吟诵像歌唱一样,是感性的、愉悦的,能更好地理解和加深记忆。

也有不少人在接触到吟诵之后,不仅对汉诗文如饥似渴,甚至对古琴、书法、国画、茶茗等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古人常讲“琴棋书画”,传统文化一通百通,是一个和谐整体。吟诵仿佛一把钥匙,吸引人们开启传统文化魅力之门,探索更幽深的国学密境。

吟诵,是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正如吟诵名家徐健顺所说:“zhongguo不能没有国学,国学不能没有吟诵。”

资料图

传承更需我辈努力

作为拥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语言遗产,吟诵是古人日用的传统读书方法,其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是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资料,东汉以后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私塾消亡后,吟诵渐渐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初,随着西方朗诵方式进入zhongguo,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

吟诵是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彰显着zhongguo文化的独特意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百年来,赵元任、唐文治、陈少松等许多前辈、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著名学者都为光复这一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吟诵作为我国优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在当代亟需我辈认真对待。据了解,今世最后一批精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都在80岁以上,传承迫在眉睫。

资料图

听听“先生们”怎么说

近年来国学复兴,吟诵也受到重视。北京、山东、湖南、辽宁等多个省市成立了吟诵学会,并在中小学推广;民间自发组织起了吟诵班,全国学习吟诵的景象蔚然兴起。但吟诵和国学一样,升温是把双刃剑,必然出现一些流于表面或急功近利的乱象。对于吟诵的正宗之意,以及如何推广传承,来听听“先生们”怎么说?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zhongguo古典诗词大家):吟诵是一种细致、创造性、回味式的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是文字、音声和情意的综合表达。吟诵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吟诵的“正宗”在zhongguo,吟诵前辈的实践是当世宝贵的文化遗产,后学理应将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行和传播。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

史鹏(中华吟诵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南吟诵学会会长):吟诵以依字行腔、低吟曼诵为主(慷慨激昂的诗文例外),“情先于文”的要求非常重要,若不能贯注感情进入角色,绝不能收到吟诵效果。当前有人错误地把方言与普通话吟诵对立起来,而不去思索千年来祖先是如何将宝贵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的。今天,中央一再号召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乘着十九大的强劲东风,以建立文化强国的豪情壮志,奋勇前进。

魏嘉瓒(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唐调代表性传人、苏州市诗词协会会长):吟诵并不神秘,有三个点要强调:一,zhongguo是吟诵的本源地;二,吟诵是老辈传下来的;三,它是读书方法,有其规律和诵读要求。不要推翻传统另起一套,在不违背传统规律的基础上适当美化它,是可以的。既然国学要振兴,古诗文要加强,那么吟诵必定也进一步得到推广和传承。

华锋(河南省吟诵学会会长、华调吟诵传人):推广吟诵,教育部门应重视起来。推广时更应有所选择,选择最正宗的吟诵调子,最能够帮助青少年和孩子们成长的吟诵内容。如果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喜欢并学会吟诵,社会将少很多暴力和戾气。通过吟诵变成谦谦君子,窈窕淑女,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余光中先生说,“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常在。”那么,穿越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代代相传。据悉,为响应中央号召,保护和传承吟诵,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zhongguo孔子基金会拟于近期举办“2018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传习雅言之道,培育君子之风,助力新时代中华文明传习。敬请关注。

来 源:zhongguo孔子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