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修身诗课|岂弟君子-莫不令仪_岂弟君子-君子-儒家-礼仪-举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程门问学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mdas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诗·小雅·湛露》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据说这首诗表现了周王宴请诸侯的情形:宴会的气氛和谐而热烈,君子沉醉而不失礼仪。诗歌以湛露匪阳不晞、湛露滴在枸杞和棘树上、桐椅果实累累这四种物象为发端,以兴起君臣之宴的情形。第一章说正如浓重的露水不到日出是不会晒干的,君臣之间的畅饮不到大醉是不会结束的;第二章的意思是,就像浓厚的露水滴落在茂盛的青草上,君臣夜饮在宗庙祭祀之时。第三章是说浓浓的露水洒落在枸杞和棘树等良材上,忠诚守信的君子无不具有良好的酒德。第四章以桐、椅等良材的果实累累,比喻君子在畅饮之后仍然举止得体。“岂弟君子,莫不令仪”赞美了和蔼平易的君子在任何场合下都能保持彬彬有礼。

讲究举手投足、言语进退之间的礼仪,是古代儒家士人的传统。《诗·大雅·抑》中有“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的说法,即慎密的容止礼节是和高尚的道德相匹配的。孔子非常注重言语举止,《论语·乡dang》说他在宗庙、朝廷等不同场合,对待乡dang、大夫、国君等不同对象,都能采取恰如其分的礼仪。规范士人言语举止的仪礼是儒家礼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六朝时期追求容止礼节的风气尤为盛行,当时甚至出现了只要能够规行矩步,就能作宰相的说法。温文尔雅的谈吐、大方得体的举止,塑造了儒家君子的儒雅风度,也形成了儒家文化特有的魅力。虽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礼仪要求,但是其中所包含的要求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的精神内蕴却是相通的,即使在具体的礼仪形式已经大大简化的现代,“岂弟君子,莫不令仪”这两句诗仍然有着深远的道德启迪意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