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李清照用豁达爽朗的人生态度-应对人生的低谷_黛玉-李清照-浩渺-水光山色-自己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古风诗词文化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李清照《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伤春悲秋,大概是文人共有的一种情怀。见落花凋零,红叶纷飞,便赋诗作对,以揉情感怀。尤其以宋玉为首,从此之后,莫不如此。《红楼梦》里,也有这么一出:第二十三回,宝玉见黛玉担着花锄,挂着花囊,手里还拿着花帚。便说道:“好好,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水里……”在黛玉看来,水虽是干净的,却不知道这花瓣随着流水会流到哪儿,或许去到了臭水沟子,肮脏的地方,这花便糟蹋了。“水葬”花的方式,仍然是不可取的。

黛玉细细地,将每瓣花轻轻地捡起,置于花囊,将它们统统归于一处,寻一个犄角旮旯,挖一个花冢,好生埋上。日后花随土化了干净,来年又复生为养料,滋养新生的花草。这还不算,在第二十七回时,宝钗寻到黛玉葬花之处,远远便闻见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仔细一听,原来是黛玉在“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

 

 

黛玉葬花,既是知花、怜花、惜花,更是感同身受。落花如人,人似落花飘零的宿命,引发了她柔软的心肠,感物伤怀而悲悯自己的处境。这也是大多数文人,在写伤春悲秋之作时所共有的特性,人生、功名仕途、情感在逆境时,容易使一个人变得敏感、脆弱和善良,身边的人与物,皆能引起他的感怀和怜惜。

李清照虽是一个小女子,却与常人有许多不同。她打小ziyou、豪迈惯了,才有了壮阔的胸怀和眼界。她的这首词便是如此,与黛玉等人的悲不同,她眼里的秋,虽然萧瑟,却还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希望和憧憬。将豁达、爽朗与纯真展露无遗,也只有她这般的性情与个性,才能写出这般铿锵有力的词调。

 

 

湖水波光浩渺,微风轻拂,更添得一段天然韵味。本是伤秋之时,在李清照的眼底,这世界突然可爱起来。深秋的时候,红花黄叶都凋零,在她眼里不全是悲痛,枯叶残花在风中飞舞,散落天涯,空气中渐渐弥漫着一丝丝淡淡的香。这是生命自然的味道,是生命最后的交响,是生活战斗的力量和馈赠。它们在走完“人生”的最后这一程,直到腐烂成泥,为春天的征程,积蓄新的力量!

置身在这水光山色中,李清照的心情格外舒畅,她在享受生活、尊敬生命的美好。她温暖的内心里,映射出更温暖的世界。以至于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水光山色到底哪里好了,只是觉得亲近它,使人愉悦、舒服和自然。“说不尽,无穷好”这样欢快的节奏,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舞动,随着红花黄叶律动着身姿……

 

 

曾经万顷碧波上,荷叶田田,荷花红别样,却也经不住岁月的摧残,莲叶枯萎,荷花残败。但这何妨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你看那朵朵莲蓬,饱满的诱惑,这是生命的另一个里程。或许人也该是如此,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完成该有的样子和使命。有时候的牺牲和付出,并不都是痛苦和悲伤,时机成熟时,该有的结果自然会圆满。

 

清晨的露水,将花叶上的尘埃洗净,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最初的开始。沙滩的水鸟扑棱地飞走,头也不回,它仿佛在怨恨人们归去得太早,总是匆匆,没能静下心来欣赏这美好的秋色。只有最用心的人,才能看见这世间所有的美好。水鸟尚且明白的道理,为什么我们人类偏偏不知道呢!

 

 

李清照的这首《怨王孙》,全文不着一个“悲”字,用“湖水、烟波、红香、山色、残荷、莲子、露水、汀草、鸥鹭”就将秋天的风光染尽,像一幅山水画,层峦叠嶂、鳞次栉比,墨色的浓淡恰到好处,见高昂、知乐趣、听风声、感秋情,用一个纯真、爽朗女孩的视角,带我们一同领略了千百年前的秋景,更教会了我们应有豁达、明朗的心态,再去观赏此时的世间万物,何尝不能收揽如她一般的美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