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走进问津书院:这座曾屡毁屡建的书院-正改变乡风_问津-书院-中新网-武汉-记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宋宇晟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问津书院。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摄中新网客户端武汉12月1日电(记者宋宇晟)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传统的书院在今天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不少地方也依托传统,重新修缮了当地的书院。但这些

问津书院。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摄

中新网客户端武汉12月1日电(记者宋宇晟)作为zhongguo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传统的书院在今天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不少地方也依托传统,重新修缮了当地的书院。

但这些书院在今天,是否还有其现实意义?今天的书院又应以何种身份存续?

11月30日,记者随“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湖北武汉的问津书院。

问津书院。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摄

“问津”从何而来?

“问津”二字源于“孔子入楚问津”的史籍记载。

《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均记载了“长沮、桀溺耦耕,而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一事。

清康熙时《书院志·本末原序》,对“问津书院”之历史演变,作了较为系统的概述。

其中首先记述了西汉刘安在此处建孔庙;而后唐代杜牧在做“黄州守”时,于此“立庙祀先圣,兴学士”。

到了南宋孟珙守黄州时,则“立庙设学,作屋千间,以居游士”。元初,又有江西之名儒龙仁夫“立院讲学”。

武汉大学教授黄钊考证,万历年间,书院重修,并以“问津”为其名。自此,“书院之名始立”,“书院之制始备”。

黄钊据此认为,在明代万历时,“问津书院”的基本格局和办学体制,已经较为完备。

问津书院。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摄

屡毁屡建

问津书院历史悠久,但其延续期间,屡毁屡建。

元末,书院毁于战火,明朝复修;明末又遭兵毁;清同治、光绪年间又数次复修并扩建。

民国二年至四年,书院再次大修。也正因此次修缮,问津书院中出现了民国时期的建筑,兼有中西方建筑之风格。

此次大修后,书院逐渐年久失修,后又再遭损毁,成为历史遗址。

2012年起,武汉市新洲区实施问津书院(孔庙)百年大修工程。

工程参照清末《问津书院》新庙图的总体空间布局修缮本体,完成了大成殿、讲堂、文公祠、仲子祠、诸儒祠、隐士祠等文物的维修;又修复了洁粢斋、奉牲斋、酬庸馆、斋宿馆、魁星楼、文昌阁、仪门、理事斋、照壁、围墙、廊庑等保护性设施。

问津书院。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摄

今日问津

维修之后的问津书院要如何发挥作用?

“保护是我们的的责任,利用是我们的使命。”

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管理中心主任陈清平认为,尽管现在问津书院的学宫性质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教育文化遗产价值上,依然具有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功能。

在他看来,对于问津书院的利用应当充分考虑教育载体这一功能。

修缮后的问津书院举办了“问津书院儒商文化高端对话”、“问津文化”讲坛,目前又成为武汉大学国学院问津书院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问津书院研究基地、湖北省国学教育基地。

除了教育、研究功能,今天的问津书院还成为武汉乡村儒学研究推广中心。

问津书院。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摄

地处乡村之间,成为问津书院推广乡村儒学的有利条件。

湖北省问津文化发展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霍华先介绍,这种推广主要立足当地,宗旨是继承弘扬问津文化。

“我们在乡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是在乡村讲忠孝,开展此项活动就是为了提升民众道德水准、促进家庭和谐。”

此外,问津书院还举办“环zhongguo国际公路自行车赛”、“zhongguo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和“重走问津路徒步大赛”等赛事。

陈清平说:“我们要将问津书院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和原有的社会教育功能进行延续、拓展和转变,开拓新思路,发扬问津书院兴学育才的教育宗旨,使其真正成为国学教育基地。”(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