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名字中蕴含的深意:皇帝什么情况下会改名字?_皇帝-改名-名叫-避讳-兄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三国演义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皇帝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有“名”,这些名字里有粗鄙的小名,如汉武帝“刘彘”,也有生猛的绰号,如唐太宗“髭圣”;

皇帝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有“名”,这些名字里有粗鄙的小名,如汉武帝“刘彘”,也有生猛的绰号,如唐太宗“髭圣”;皇帝又不是普通人,有专门的年号,有专用的陵号,有过生日专称的节名。近日,大众讲坛邀请到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文君,为大家讲解皇帝名字中蕴含的种种深意。

都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殊不知皇帝有时也喜欢改名。与常人不同,因身份特殊、大权在握,皇帝改名,被迫的少,主动的多,李文君总结出六类情况。

古时有避讳制度,对圣人、皇帝、家里长者的名字是不能直接称呼的,必须要避讳。皇帝起名,有一条规则叫皇帝命名不以郡国、山川、鸟兽恶疾来取字,也就是说最好是不常用的字,方便避讳。如汉宣帝,他是汉武帝的曾孙,以前叫刘病己,这个病字太常见了,因此即位之后,给自己改叫询。

 

 

还有汉平帝,他叫刘箕子,簸箕这种器物也太常用,所以改名刘衎。此外,还有曹璜改为曹奂;唐肃宗改了好多次,最后改名叫李亨;后梁的末帝由朱友贞改为朱鍠又改为朱瑱。

第二类改名是边疆皇帝为避中原皇帝的国讳而改名。这种情况发生在zhongguo分裂的时候,比如说南北朝、五代十国。前秦的开国君主本来叫苻罴,因为后赵的皇帝石虎的外祖父叫张罴,所以他就改名叫苻健。还有十国的时候,吴越王现在浙江,他叫钱弘俶,为避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名讳,改名叫钱俶。

第三类改名是兄弟改名,就是说哥哥当皇帝了,兄弟要改名。如赵匡胤的三弟赵匡美,大哥赵匡胤当皇帝后,跟着二哥改匡为光,叫赵光美;等二哥赵光义当了皇帝,光字也不能用了,他又改成赵廷美。也有为方便兄弟们避讳,皇帝自己改名的,以示惟我独尊。

嘉庆皇帝本命叫永琰,他的兄弟永兴、永成都是用的永字,所以他自己改名为颙琰,就不用兄弟改了。还有道光,道光本来叫绵宁,他的兄弟有绵兴、绵凯等,他把绵字自己改为闵(音)字。

 

 

改名的第四类是开国皇帝登基,改掉粗鄙的本名。这个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明太祖,本来叫朱重八,然后先改名为朱兴宗,当皇帝之前又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武则天叫武媚娘,当皇帝之后改名为武曌,这个字还是自己造出来的。

后梁的太祖朱温,因为他是投降了唐朝之后,皇帝赐给他一个名字叫朱全忠——全心全意地忠于唐朝,结果篡了唐朝的位。这样他就不好意思再用朱全忠这个名字了,所以改名叫朱晃。

还有一类就是少数民族的皇帝改用汉名。如辽金还有清朝的一些皇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统治方便都有一个汉名。比如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他有一个名字叫耶律亿。辽太宗本名耶律尧骨,后来他改名叫耶律德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改名叫完颜旻。

最后一类改名,是趋吉避凶式的改名。这一类的改名,从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迷信。北齐的疆土主要在山东、河北,文宣帝高洋的长子刚出生时,文宣帝让大臣邢邵起名字,邢邵起名高殷,表字正道。

高洋看了忧之曰:“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后儿不得也。”意思是殷商天子即位都是哥哥去世之后由弟弟继承,这个正拆开了是一个一加一个止字,看来我的儿子不能长久。结果,高洋死了之后,高殷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让叔叔给废掉了。

废了之后,把他封在济南当王,但是没过几年,17岁的时候他让叔叔给du死了,这个故事现在看像谶语一样。还有唐代宗李豫,他原名李俶,改名李豫是因为他出生时在豫州,河南有一个姓李的百姓家里有嘉禾出现,当时正是安史之乱最严重的时候,现在有这个祥瑞出现,会不会是天下要太平了?因为有这样的祈求,所以改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