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文化鸡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酷暑难熬?试试白居易的避暑良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本草生活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达 喜

炎炎夏季,总是令我们不自觉地想到一句话——心静自然凉,这句蕴含着古人无穷智慧和代表古人精神境界的至理名言一直流传到现在。

据史书记载,明代高濂曾经写道:“夏季炎热,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大概就是心静自然凉的最早出处。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看来散热由心静,心静则身凉,这是古今认同的消暑之道。没电扇没空调的古人们,正是凭着心静自然凉,无鱼水自清,而求得了自然安度夏日的至上法宝。

在今天看来,白居易对热与消暑的认识在许多方面也是符合科学的。他提出的大空间、通风、平衡心态、减少运动等方法,确实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手段。透过他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心平气和地端坐院内在徐徐清风中乘凉的景象。白居易养生避暑启示:高温情况下,到通风的阴凉处去避暑,当然是最好的办法。如没有这样的条件,应尽量保持在室内活动,以减少太阳的直接照射时间,这也是最基本的防暑措施。开窗通风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流动的空气会把机体周围的热气带走,使湿气散发,机体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凉爽感。

白居易诗中“散热由心静”的说法,与民谚中“心静身自凉”的说法是一致的,这说明机体对热的耐受力与人的情绪有直接关系。科学家们的研究证实,在中暑的患者中确实有16%的人与不良情绪有关,这在医学上被称作“情绪中暑”或“夏季情感障碍症”。这些人往往有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思想感情脆弱、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对热的耐受能力特别差,在暑热频繁出没的高温气候下更容易出现中暑。

在不同心态中静,首先要做到心无杂念,那么在中医学里面,怎样才能做到静的状态?这里所说的静,不是从安静、清静的角度讲,而是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真正安静的状态。恬淡虚无的状态要求你做到恬是内无所忧,淡是外无所虑,淡泊名利,如果你内无所忧,外无所虑,你就能够达到虚无平静的状态;如果你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的话,你的气血就会按照正常的轨道自然地运行,就可以使得很多烦恼不再产生,这是静的主要含义。

中医学还认为,心主火,肾主水。当你心静的时候,实际上是让这个心所主的火能够向下行,安静以后心火就不上延了,让心火下行,可以使得肾水上升,这种状态中医叫作心肾相交的状态。我们知道火是热的,水是凉的,如果你的心火往下走了,肾水上来了,凉意自然就由心而发了,所以白居易的诗里面表明:心里非常平静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凉的感觉,这种清凉的感觉既是情绪所导致的,更是生理变化所形成的。

看来,调节情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时比运用药物和采取其他防暑措施更有效。心情平静了,就会产生出超常的效果,就会相对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力,在同等情况下就能顺利度过酷暑,产生出“难更与人同”的良好效果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