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健康教育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疾控机构期待新定位_公共卫生-经费-事业单位-疾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健康报网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新时代,疾控工作重心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对疾控机构职能重新定位、加强保障,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将疾控机构融入医改大局,势在必行。疾控机构改革滞后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疾控中心主任郑奎城表示,在医改中,政府和社会对医院的关注远远多于对公共卫生的关注,“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十分严重。与公立医院的改革创新相比,疾控机构改革明显滞后。郑奎城直言:“我国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据报道,近年来,全国疾控机构工作人员逐

核心提示:疾控机构期待新定位-疾控,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事业单位,医改,健康,财政,卫生,定位,机构改革,公益,服务,疾控中心,广西,势在必行,拨款,行政部门,水平

新时代,疾控工作重心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对疾控机构职能重新定位、加强保障,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将疾控机构融入医改大局,势在必行。

疾控机构改革滞后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疾控中心主任郑奎城表示,在医改中,政府和社会对医院的关注远远多于对公共卫生的关注,“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十分严重。与公立医院的改革创新相比,疾控机构改革明显滞后。

郑奎城直言:“我国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据报道,近年来,全国疾控机构工作人员逐年减少,2010年~2014年年增长率为-0.4%,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基层疾控机构编制少、人员不足。

“造成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薪酬待遇与岗位不相匹配。”郑奎城介绍,我国多数疾控机构被定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行总量控制、水平低,其他财政保障也不足。特别是2017年4月1日取消行政事业收费之后,出现了更大困难。一方面,检测能力逐渐削弱;另一方面,职工福利因没有自筹资金而难以发放,也无法建立激励机制,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

“相当比例的地方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有效落实国家财政相关政策,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影响了疾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广西区委主委蒋和生表示,以广西为例,各级疾控中心地方财政拨款占总收入比例较低,均不到35%,市级疾控中心即使加上上级拨款也才55.77%。据了解,自去年实施机构改革以来,部分省已完成了事业单位改革,对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的各类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如辽宁省除保留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大部分市及所有县级疾控中心与其他事业单位整合,部分归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部分由政府直接领导,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疾控体系链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职能有被弱化的风险。

用新机制激发活力

郑奎城建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要把深化医改与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防控重大疾病、改善城乡卫生环境联系起来,突破长期制约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的瓶颈。通过医改达到不断提高疾病防控能力与水平的目的,把更多的公共卫生人才、技术引向基层,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要建立“疾控机构—医院—社区”综合防治模式,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整体水平。

郑奎城认为,在新形势下,重新明确国家、省、市、县(区)各级疾控机构的功能定位势在必行。应立足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面向学科前沿、重大公共卫生需求,做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优秀疾控人才。

郑奎城建议,实行疾控机构“按公益一类财政供给、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的机制,允许疾控机构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实验室能力优势,在确保完成本职业务工作的前提下,承接社会委托的技术服务,合理体现疾控技术人员的劳动价值。要充分认识疾控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作用,向其发放适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

蒋和生提出,各级政府应将疾控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设备经费、业务经费等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及时足额拨付经费,确保疾控机构正常运行。要构建全国疾控体系财政投入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平均增长率不低于GDP增速。

(责编:李轶群、杨迪)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