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健康教育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行为疗法:奖惩分明才有效_疗法-刺激-父母-排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系副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圆融17岁的小明从小就备受父母呵护,几乎没怎么做过家务活,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事你都不用管”。上高中后小明开始了住校生活,但状态很不好,变得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经常哭着喊着要回家,父母以为孩子学习压力大,便把他接回家,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一闹情绪就带他出去玩,放松心情。可没想到,被哄着的小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最近的小明已经拒

核心提示:行为疗法:奖惩分明才有效-小明,疗法,刺激,父母,治疗,排便,生活,圆融,症状,抑郁,独来独往,告诉记者,患者,沉默寡言,副主任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系副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 陶 然 □圆 融

17岁的小明从小就备受父母呵护,几乎没怎么做过家务活,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事你都不用管”。上高中后小明开始了住校生活,但状态很不好,变得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经常哭着喊着要回家,父母以为孩子学习压力大,便把他接回家,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一闹情绪就带他出去玩,放松心情。可没想到,被哄着的小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最近的小明已经拒绝去学校,无论家人怎么劝都没用。思前想后,父母只好带孩子来看心理医生。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圆融老师告诉记者,小明变得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可能是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如果及时治疗本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其父母后来的做法反而成为一种刺激,强化了他的不当行为,使症状加重,改变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行为疗法来治疗。

行为疗法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斯金纳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据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系副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介绍,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比如,家里饲养的宠物狗喜欢乱咬家具,主人发现后打了它一下,挨打后小狗停止撕咬跑开了,那“打”就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小狗停下来”就是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如果小狗每咬一次家具就打它一下,久而久之,因为不想挨打,小狗可能就不再咬家具,这就是行为疗法中常用的“厌恶疗法”。相反,在训练小狗不要随地排便时,每当它在沙盆里排便一次,就奖励一块肉,吃到肉的小狗很开心、很满足,为了获得这种满足感,下一次还会去沙盆排便。这样一来“肉”就是刺激,“很开心、很满足”为刺激带来的反应,这就是行为疗法中的“行为塑造法”。这些都是通过“刺激—反应”来实现的,心理学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该疗法主要用于恐怖症、强迫症和焦虑症等神经症,还可以用来矫正抽动症、口吃、咬指甲等习得性的不良习惯,贪食、厌食、烟酒和药物成瘾、网瘾等自控不良行为,以及轻性抑郁状态及持久的情绪反应等。

在小明的事例中,就体现出了这种“刺激—反应”的情况,每当小明出现不良情绪、厌学等症状时,父母就会关怀备至,反而加强了孩子的不良症状。对此,圆融告诉记者,在治疗前,首先要让父母停止这种行为,当小明再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表现出额外的关心。此外,在了解小明的既往经历、进行心理测评后,医生发现导致其抑郁的原因并非学习压力大,而是因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从来不参加集体劳动,无法融入宿舍生活,进而与同学疏远并被排斥,人际自卑造成抑郁。针对这一原因,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打理家务,学会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每当孩子做好一件事,可以予以一定的鼓励与表扬,慢慢强化他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有所改善。

但这远非完整的治疗过程,陶然强调,在实际治疗中,行为疗法很少单独拿来使用,通常只能用来纠正浅层次的心理认知问题或是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于根深蒂固的心理问题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心理医生一般还会结合其他疗法进行加强巩固,或是引导患者回溯过往生活,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纠偏、调整,最后,回归正常生活进行检验。(记者 张筱悦)

(责编:李轶群、杨迪)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