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健康教育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年轻人为何不爱生孩子_生育率-生养-生育-年轻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不久前,某媒体刊文《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呼吁国家应对“生娃”给予保障,各地也相继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更有人建议征收“生育基金”,倒逼年轻人生孩子。然而,年轻人却“不吃这套”,低生育率不仅没有反弹,而且持续走低。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简写为TFR,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分别降到了1.22、1.18的“超低生育率”,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

核心提示:年轻人为何不爱生孩子-生育率,生育,生养,孩子,年轻人,成本,育龄,水平,生孩子,国家,已是,妇女,平均,国事,家事,子女,强制,人口

不久前,某媒体刊文《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呼吁国家应对“生娃”给予保障,各地也相继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更有人建议征收“生育基金”,倒逼年轻人生孩子。然而,年轻人却“不吃这套”,低生育率不仅没有反弹,而且持续走低。

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简写为TFR,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分别降到了1.22、1.18的“超低生育率”,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05,已是全球最低水平了。2016年“全面两孩”放开后,我国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呈现“双降”,大大低于预期。据最新披露数据,2018年上半年新生儿数量同比下降约15%~20%。

生育率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更是危险的趋势。总体来看,我国低生育率具有内生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已然成为人口的新常态。众所周知,任何国家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生育水平要稳定在恰当、适度水平,即接近更替水平生育率(TFR=1.8~2.5),然而我国却长期在1.3以下,形势十分严峻。

为何放开生育后,年轻人还是不愿意生孩子?归根结底,生养孩子是一种理性选择,不能光凭热情。当今社会,养孩子可不是过去“多双筷子多只碗”那么简单。随着社会抚养成本急剧攀升,“居者有其屋”尚且困难,多一孩,住房就要足够大,谁来为孩子的未来买单?此外,教育成本、医疗成本更不会因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而格外开恩,照样可能“小病致困,大病返贫”。

生养孩子还有难以计量的心理成本。对父母来说,孩子就意味着一辈子操不完的心。在现代家庭中,生养孩子的主要承担者仍是母亲,对职场女性而言,往往会因为生育而错失升职、加薪的机会,耽误未来职业发展。凡此种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极晚婚、极晚育和极少生”的模式。

是年轻人真的不想生吗?事实上,“一孩就够”并非他们的生育理想,诸多调查发现,我国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6~1.8左右,但受限于各种条件,养好一个孩子已经压力山大、苦不堪言,更遑论二孩及多孩了。

总而言之,社会没有创造利于生育的环境。在几乎所有低生育的发达国家,生孩子不仅是“家事”,还是“国事”,国家和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体系中承担了更多的生养责任。在这场“全球化的生育革命”中,我国千万不能再度落入强制计生的惯性思维之中。若将“鼓励生育”理解为“强制多生”和“惩罚少生”,这不仅无助于老问题的解决,相反只会制造出更多新问题。国际经验表明,中国只能走生育“福利化”和“社会化”的正道和大道,才能切实帮助年轻家庭减负、减压,才可能激发生育的积极性、安全感和幸福感,才可能对生育率回升有所期待。

(责编:李轶群、杨迪)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