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沧州劈挂拳_沧州-盐山-南皮-辘辘-



核心提示:劈挂拳,古称披挂拳(“披”原为披甲,战衣之意),是武术拳种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格别致,技法突出。此拳创于何人,尚待考察。但早在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就有所论及:“披挂横拳而其快也”。之后可查到清初(1743年左右)至民国年间,在河北盐山县和南皮县有两支传系。盐山一支,传说左宝梅(盐山小左庄人,人称八爷)与一姓韩的逃僧学得劈挂拳,流传至今。所传内容主要有“劈挂慢套”和青龙拳,南皮一支,最早由郭大发(南皮大石佛咎村人,此

原题:沧州劈挂拳
词频:沧州,盐山,南皮,演练,辘辘,青龙,甘肃,套路,连环,讲究,器械,劈手,招法,传授,武术,技击,跨步,披挂,步法


劈挂拳,古称披挂拳(“披”原为披甲,战衣之意),是武术拳种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格别致,技法突出。
  此拳创于何人,尚待考察。但早在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就有所论及:“披挂横拳而其快也”。之后可查到清初(1743年左右)至民 国年间,在河北盐山县和南皮县有两支传系。盐山一支,传说左宝梅(盐山小左庄人,人称八爷)与一姓韩的逃僧学得劈挂拳,流传至今。所传内容主要有“劈挂慢 套”和青龙拳,南皮一支,最早由郭大发(南皮大石佛咎村人,此人向何人所学,尚待考察)传授劈挂拳,始传于本村赵氏,后赵家自传三代,由其孙赵世奎传给郭 长生(沧州市人)所传内容主要有“劈挂快套”,挂拳和炮锤。
  之后,两支系又分传于甘肃和河北沧州。由于沧州、甘肃相隔遥远,交流苦难,多年来分头传授,虽内容一样却说法有别,练法上也各自出现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故今天人们习惯称为甘肃劈挂(或西北劈挂)和沧州劈挂。在此仅对沧州劈挂概说如下。
  沧州劈挂拳,主要由郭长生(字恩普,人称“郭燕子”)传授。目前沧州一带流行的有:挂拳,青龙拳,劈挂慢套,劈挂快套和炮锤五个套路。其中挂 拳要求“疾行高跳,惊心动魄”,突出“高”;青龙拳要求“青龙出水贯长虹,舒展潇洒身法捷”,突出“长”;劈挂慢套要求“辘辘翻车熊胆状,蜿蜒蛇行”,突 出“密”;劈挂快套要求“起落钻伏,似墨燕点水”,突出“敏”;炮锤要求“朴素深厚,刚劲饱满”,突出“健”。郭长生亦精熟通背拳,尤善“二十四式单 打”,故沧州劈挂中还有与通臂二十四式结合的劈挂单式(散手招法)练习,主要操练技击。要求手疾眼快,身捷步活,势高力猛,出手不凡。应用是讲究“彼不动 我不动,彼若动我先到;快打迟,巧打拙”,“动于神经发于血海”,常见的单式有:单劈手(单扯肩)、反劈手、铁扫帚、撩阳手、开门炮、大跨步、小跨步、倒 发乌雷、搅(瞧)地龙、鹞子穿林、前劈加横、抄手起脚、反点脚、倒打腿、激步勾子、蹶子脚等。单式演练与套路融会贯通,体用兼备。
  劈挂拳门的器械最初只有劈挂刀,由郭长生,马英图编,可列为本门器械,但后来者不断取百家之长,把苗刀(双手刀,亦称长刀),通背剑,疯魔 棍,奇枪,大枪,戟等也引入劈挂拳门中,加以研练。由于受劈挂拳一些精华技术的熏染,使这些器械的演练,也不同程度的具备了“前扣后扣,大开大合,伸收吞 吐,放长击远”的劈挂拳身法特点。
  其拳、器械及单式的势法原理为:滚、勒、劈、挂、斩、卸、剪、裁(采)、掠、摈、伸、收、摸、探、弹、锄(砸)、擂、猛十八字。在技法上讲求 吞吐伸缩、放长击远、回环折叠、虚实往返、招法珠连、速以猛动。故曰:“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在劲道上讲求“翻车”(翻扯)劲和“辘 辘”劲,俗曰“翻车辘辘、辘辘翻车”,求得动作要力以圆动,滚裹翻转不息。所以,演练时要求:拧腰切胯,合膝钻足,吐胸凸背,缩身藏头;两臂劈挂,赛似抽 鞭。步法与“通背二十四式”中的激绞连环步(也称拖拉步)巧妙结合,讲究: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跟进连环,快速连贯,互为子母。另外势法变转不摆不扣,讲 究两脚如钻,左右碾转;整套演练起来要前后贯串,一气呵成。
  此拳在沧州较为普及,习者多见,技术也比较全面,一向传炼讲究,尤其揉进通背拳的先进步法之后,使其表现得动作更疾速,快变,深厚,劲脆。无 论技击还是演练,都不乏好手。劈挂拳师郭长生,1929年在中央国术馆教练表演时演练了挂拳和劈挂快套,其猛,其快,其功夫令馆长张之江和拳术科科长马英 图频频叫绝,从而称之为“郭燕子”;曹砚海1928年杭州打擂和1933年国考(在上海),两次取得第一名。直到目前,以沧州劈挂拳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名列 前茅的也不少。如王志海、王华峰、郭桂然、马俊祥等。
  沧州劈挂拳,内容丰富,技术先进,体用兼备,传练讲究,是武术众多门类中比较典型的套路。学习沧州劈挂拳应当重视基本功训练。初学者应在抡臂 活肩,翻转活腰,抖腿活胯,拧腰切胯,合膝钻足等方面多下功夫,把基本功练扎实,然后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逐步掌握劈挂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