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关于平步撑抱桩四个面练习的思考-赵志勇_意想-双臂-宇宙-身体-



核心提示:意拳桩法的练习,初步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科学合理的间架和身法,在保持呼吸自然、肌肉放松的基础上获得人体的平衡均整之力。一个基本的桩法如果从三维空间角度来分就可将人体分为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但是据我多年体会,将人体站平步撑抱桩的动作形态可以看做一个不规则的圆柱形木桶,将这个“圆柱形木桶”分为上下、里外四面似乎更有利于初学者体会桩法的内涵,以此来指导站桩、试力和推手实战更直接明了一些。一身分四“面”我们站平步撑抱桩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看做一个

原题:关于平步撑抱桩四个面练习的思考-赵志勇
词频:身体,意想,双臂,宇宙,木桶,圆柱形,双腿,山川,尺骨,双足,肌肉,桡骨,间架,向下,之力


意拳桩法的练习,初步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科学合理的间架和身法,在保持呼吸自然、肌肉放松的基础上获得人体的平衡均整之力。一个基本的桩法如果从三维空间角度来分就可将人体分为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但是据我多年体会,将人体站平步撑抱桩的动作形态可以看做一个不规则的圆柱形木桶,将这个“圆柱形木桶”分为上下、里外四面似乎更有利于初学者体会桩法的内涵,以此来指导站桩、试力和推手实战更直接明了一些。


一身分四“面”


我们站平步撑抱桩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看做一个圆柱形木桶,桶壁有一定厚度,可视为我们身体间架的形态。将人体分为上下、里外四个面。用一光源从头部正上方向下照射人体,所照射到人体的部分为上“面”,没有照射的地方为下“面”。上“面”包括双手臂的上半部,肩颈头的上面,双足面至小腿,大腿的正面。下“面”即双手臂的下半部至腋下,双脚底部及双腿后面及会阴,尾闾均可视为下“面”。人站在四周有无数光源的地方,光线照射到的双手臂的外面,身体头颈的背面及双腿的外侧为外“面”,如水桶的外壁,而光线照射不到的手臂内侧、面、颈前面,胸腹及双腿的内侧为里“面”,有如水桶的内壁。其实以上这种四个“面”的划分并不是那么清楚,而是四“面”相互包含着,如上“面”就包含有里“面”的一半和外“面”的一半,而外“面”也包含着上“面”的一半和下“面”的一半,所以不论研习哪一“面” 都不能孤立而论,而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包含和相互联系。这要求我们进行桩法各个“面”练习时应予以正确对待。另外,就手臂而言,不同的桩式(如撑托桩和平抱桩)四个“面”在人体的部位也有所不同,在撑抱桩中尺骨为下“面”桡骨为上“面”,手心一面为里“面”,手背一侧为外“面”;在平抱桩中则变为尺骨一侧为外“面”桡骨为里“面”,手心一面为下“面”,手背一侧为上“面”;也只有经过几种桩法的练习,才能训练各个关节在多角度拧转情况下的争力,使手臂各部位的力量更加丰富、更加浑圆。


撑抱桩四个“面”的基础练习


站桩时首先意想头顶青天,脚踏大山,身如巨人,有顶天立地之感,背靠青山,俯视山川大河绵绵不断,有气吞山河之势;阳光灿烂,春风拂面,全身泰然自若。具体到撑抱桩的神意,有如抱一重物上站前行之势。以百会穴处为人体最高点,整个上“面”有上起之意。注意百会上颌不可太执著,否则会引起气血上头,不利养生。应是下颌回收,脑后枕骨处向上提领,形成头部的前面向下,后面向上,阴降阳升之势,把整个身体虚虚领起,有‘玉树挂宝衣,风中灯笼’之感。人体脊椎骨为树干,其他骨骼连接为树枝,皮毛筋肉为宝衣,肌肉松垂向下体会地心引力。人体的‘上面’在平时练习时以‘领’为要,实战发力时头部应有顶破天之意,双足膝也应有随时上提前行之意,身体重量不可死死压在双足膝之上,关键之处在于无中生有,在虚无中找到支撑点,这就需要将腿部一些平时很少用到的肌肉加强练习使之‘听话’,达到统一指挥、统一肌肉的协调运动,达到虚无中求实际的效果。把双腿从被动支撑体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以便在实战中快速灵活移动身体。练上力既要有冲破天空之意,又要细心体会地心引力,练上必有下,上力以下力为根,整个上“面”以练上力为主,下力为辅。


下“面”的练习也有如上“面” 一般,以下力为主兼顾上力,着意体会地心引力(以克服地心引力为辅),双足既要体会地心引力,又要有随时蹬地而起的神意。臀部意想似坐非坐在一高凳上,着意体会地心引力和随时弹跳的矛盾之意。双臂下部似搭在一个木架子上,体会双臂及身体重量通过双臂挂在架子上的感受,又要有双臂将木架子吸起之意,整个下面直接或间接与地面相合。顶天立地,有立地之基方有顶天之能,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整个下“面”以下力为主,而整体始终要有挺拔舒展、虚虚上领之意。


我们站撑抱桩时的形态有如木桶的桶壁,所有里“面”应有抱合之力,身体的整个里“面”极力向这个桶的中轴线处收抱,这种抱力为阳面膨胀的基础,在阴“面”似抱空气、水、大树或内有无数细小弹簧相连。通过抱树意念使全身各部位均向中轴收抱,把全身散乱之力统一起来,周身一体,身树合一,不断增加其刚性和弹性,达到一触即发。站桩时意想双手臂的外“面”及身体的背面向天地间无限膨胀,与天地相争(兼顾上下),且阳面向四面八方延伸至宇宙的边缘,与天地及四方的万物牵扯相连或与其融为一体〔前后、左右),一动皆动,之谓天人合一,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天人合一的另一个含义晕,人生存于宇宙天地之间,要合于天体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不可逆自然规律而行)。也可在站桩时,意想头顶青天,脚踏大地,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高大,在身体慢慢涨大的过程中,身体慢慢向四周分散,越向四周扩散其密度越来越小,像一团轻雾或一团大气,与远方乃至宇宙边缘的万物融为一体,细心体会宇宙万物的细微变化,稍后,即意想双臂乃至身体将宇宙万物收拢抱至身前,双臂将山川、树木、各种建筑物、大海河流等抱至眼前,有抱意即可,不可执著,保持一定时间,再意想,宇宙万物复归于原位,我之身躯又散布于宇宙之中,在进行此种训练时,应细心体会身体四个“面”的细微变化和感觉。此为撑抱桩的一种练习方法,以抱为主,以撑为辅,练抱力必会产生撑力,并且是浑圆如一的撑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