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论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卞_民族-传统-民族传统-影响-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差异、季节气候、河流水域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发生作用的全过程密切相关。而由独特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风习俗、宗教文化等社会文化环境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依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1前言一定地域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

原题:论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卞青峰
词频:民族传统,影响,传统,民族,云南,活动,运动,生产方式,宗教,季节,浙江,气候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差异、季节气候、河流水域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发生作用的全过程密切相关。而由独特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风习俗、宗教文化等社会文化环境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依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1 前 言


一定地域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是人们在生产劳动、生活娱乐、节日祭祀等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体育健身方法。对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对于探索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社会渊源、思想基础,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地理环境概述


地理环境,指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系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一般指气候,地形,季节,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人文环境一般指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民俗,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这两方面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发生作用的全过程密切相关。


3自然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1地形的差异


地形是地球表面各种尺度起伏形态的统称,有时人们把它看作地貌的同义词。地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2]中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地形多种多样,既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高原地形,又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盆地地形,也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形。辽阔的疆土中各种各样的地形条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发展关系到重要影响。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及陕西关中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草原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是进行野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最佳环境。内蒙古高原在地形上最为坦荡辽阔,这样的开阔地形特别有利于赛马运动的开展,因此赛马运动在内蒙古高原是一项广受欢迎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代代流传,经久不衰。每当喜庆节日到来之时,蒙古族牧民就会举行盛大的赛马比赛,吸引了很多骑术高手参加,如此也造就了蒙古民族善于纵马奔驰的本领,使其享有“马背上的民族”之誉。


放风筝作为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需要在空旷平坦的地形上开展,这样空旷平坦的地形不仅有利于人们拉风筝跑动,更有利于风筝的起飞和收回。春天风和日丽之时,在空旷的地方一面踏青赏景,一面放风筝,真可以说是令人心旷神怡,难怪放风筝在我国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著名的风筝荟萃之地有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四地,上述四地不但放风筝运动开展的普遍、有规模,而且风筝在制作工艺、放飞技巧等方面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更可以说是典型的平原地区运动,人们只有在平坦广阔的地形下开展这些运动项目,这不仅加深了蹴鞠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更对它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区多以丘陵地形为主。如云南西部以高山深谷为特点的横断山脉地区,树林茂密,地形复杂;广西和云南东部属于石灰岩地形,多悬崖峭壁。[ ]在这些地方,人们为了适应这些复杂的地形条件所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比如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为了生产,在采摘果实时,或上山采药时用绳子系在悬崖的一端,身子借着绳子的摆荡渡过峻峭的山崖,而得到果实或草药,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荡秋千运动,在当地这种条件下,几乎每人都是从事荡秋千运动的好手。又如中国武术就随地形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形态,中国的北方多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因此北方武术大开大合,特别是腿的动作多而幅度大,非常注重力量的训练和腾空跳跃的练习;而中国南方多河多湖,山地较多,地形不如北方平坦开阔,为了适应这种“地无三尺平”的环境,源于北方武术的南方武术减少了腿部动作,增加手法训练,讲究身体灵活,身法灵敏,反映敏捷。受地形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还有很多种类,不胜枚举。


3.2季节气候的影响


季节是由于日地相对位置的周期变化而造成的。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时所引起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导致了入射到各地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这就出现了年复一年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更替现象。[ ]人们为了适应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逐步掌握了应对各种季节的生活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季节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也反映出季节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春夏季节,天气暖和,气温适宜,人们一般开展诸如划龙船、放风筝、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传统体育活动;到了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们为了增强体质,驱寒取暖,也相应的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比如在东北满族中盛行的雪地走、狗车、木马、爬犁等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如今还是东北冰雪世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且已成为向广大游客展示的旅游项目。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天气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也包括某些年份偶然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中国辽阔的疆土有着不同类型的气候条件,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也随之表现出鲜明的气候性特点。比如广东省属于温带和亚热季风气候,又为丘陵地区,四季分明,田野上风景秀丽,空气淡雅宁静。在那里居住的人民祖祖辈辈世代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春夏季,农活较多,这时往往在田间地头随时随地开展各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规模较小,简单易行,就地取材,这些起初作为田间地头的娱乐节目逐渐发展成当地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在江西、广东交界的客家人居住区有一种叫做打泥仗的体育项目,通俗点说其实就是在田间地头互相投掷泥丸取乐;以及傣族居民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进行的一种叫做跳草垛的娱乐项目。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娱乐、健身活动在气候湿热,温和多雨的我国南方和西南各地较为普遍,这特殊的气候也为这些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发展打下基础。


3.3河流水域的分布


中国境内河流众多,湖泊密集。黄河、长江等大河大江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和奋斗的历史,鄱阳湖、青海湖等湖泊把中国这片辽阔的疆土打扮得缤纷多姿。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中华山水养育了世代的炎黄子孙,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祖祖辈辈生活在江河边上的人们练就了一身水上好功夫,在水上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比较著名的有赛龙舟运动,赛龙舟又名“划龙船”“龙舟竞渡”“龙船赛会”等,它是我国一项独具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一活动在我国南方水资源较丰富的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很盛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赛龙舟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竞争性,经常参加此项活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这项运动,特别在东南亚一带比较流行,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比赛项目。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经过青海多道峡谷奔腾而下流入甘肃,经过多数叉流汇合渐渐形成了黄河古有的风情,创造了西北仅有的牛羊皮筏竞渡、夹木过河等水上项目,反映出乡土气息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情怀。又如东北的赫哲族性特剽悍,多以渔业生活为主,人们溪水便舟,开展了叉草鱼、划船、浮水等水上活动。


4 人文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4.1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生计方式是不同的人类群体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所采取的一整套的谋生手段,它的生成与一定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文历史密不可分,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贯穿于人类生产实践的全过程。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各民族受其聚居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技术、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生计方式,包括猎—采集(包括捕捞)、斯威顿(初级农业)、畜牧业和精耕农业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和存在形式,影响着各个民族体育文化的自然选择与定位。其中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最为深刻。南方民族则多为山地农业民族,体育活动也多与农事或山地生活有关,表现出了农业、山地文化的特征。如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农民在田里劳作,为了增加稳定性,他们不得不加大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或屈膝降低重心。而且在平时的生产中经常为了水这个农作物不可缺少的资源而发生冲突,因此在农田上发生冲突,双方都在很窄的田垄上搏斗,由于“起腿半边空”,双方都很难用腿攻击对方,更不能有太多的躲闪蹦跳的动作,为此大家都讲究贴身短打,近身靠打,主要靠双手来攻击对方,久而久之受这些打斗环境的影响,人们逐渐总结出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才能合理的攻击对方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中国武术派系中的南拳的技术特点形成及发展的重要原因。又如:南方丛林中的少数民族猎手,善使弓弩,在与野兽的搏斗中练就精湛的射术。如湘西土家族的打飞棒、黔南瑶族的猎棍操、广西壮族的打扁担等项目,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此外,我国苗族的“走独木桥”活动,就是从采集野果的生产生活方式演变而来的,现在它已作为一项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出现在很多节日聚会的场合,它是一代又一代苗族人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得到很好传承的结果。[ ]


北方民族如,蒙古族、达斡尔、维吾尔族、藏族、哈萨克族等多为草原畜牧狩猎民族,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传统体育活动也多为马背运动或与之生活有关的摔跤、射箭等,表现着牧猎文化的特点。生活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要么骑马,要么骑骆驼。因此马、骆驼等动物成为人们劳动生活中的唯一工具,其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孕育出赛马、、赛骆驼、赛牦牛、叼羊、姑娘追、绳索套马、挥杆套马等许多骑术项目。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精于骑射、投枪和长期的追猎技巧,他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就体现出鲜明的游猎元素。又如满族的“射会”(一种射击比赛)等,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还有一些以从事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的民族,其传统体育则大都是爬山、摔跤、角力、跳跃、射弩、射箭以及手上技巧等运动。[ ]


4.2民风习俗的影响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民族风俗和少数民族风俗互相渗透,传统的风俗中又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在这些千姿百态的民风习俗中,同时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比如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中国民间独具特色的体育娱乐活动。每逢春节、元宵节等喜庆节日之时,城乡各地都有耍龙灯的习俗。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一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通过风俗习惯的沿袭而流传发展的,例如:居住在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的朝鲜族一向爱好体育活动,在每年秋夕节、洗头节和望月节的喜庆日子里,都要举行体育项目表演或比赛。如摔跤、足球、秋千、跳板、顶瓮竞走、春游、玩篝火、铁连级、转瓢等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受群众的喜爱。[ ]藏族在藏历年和“望果节”都要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赛牦牛等体育活动;傣族泼水节划龙舟、黎族丰收节跳竹竿、瑶族“六月六”游泳等等,都是风俗中蕴含的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比如高跷、划旱船、舞狮、鼓舞等等都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活动。


婚俗,作为我国民间男女青年特殊的结识和婚恋方式,对各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很多民间婚俗活动都介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内容,并为男女青年提供了许多相亲择偶的机会与合适的媒介环境。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在婚俗中作为青年男女中是一种表达爱情、选择配偶的特殊手段,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功能。青年男女通过体育歌舞活动,互相表达爱慕之情。比如在云南普洱一带的羌族就盛行一种择偶的“丢包”体育项目。羌族青年男女为了使自己有更大的择偶“优先权”,都努力增强自己的体育或歌舞技能。因而,为了获得这种“优先权”就必然促使广大羌族青年努力的习练体育运动等技艺,提高技能水平,并积极参加民俗集会中的体育歌舞等活动。还有诸如壮族的“投绣球”活动、哈萨克族的“姑娘追”、苗族的“八人秋千”、瑶族的“香包”等民间恋爱婚俗中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活动。由此可见,这些恋爱风俗对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传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体育活动与民间习俗的交融,使传统体育更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4.3宗教文化的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教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起着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佛教、道教对少林、武当武术的影响。少林武术源于被誉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并成为少林武僧们修禅的一种表现形式。显然,从它的孕育诞生到发展成熟,以及其内容、形式、修炼等诸多方面,无一不与禅宗有着密切关系。佛武结合,禅武不二,禅拳合一由此而成为少林武术独特的品格。[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尤其是自然的崇拜、鬼神的崇拜对传统体育影响至深。道教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等价值观念渗透到武当武术中,造就了武当武术重在养身安心的风格特点。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成与发展和其笃信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原始宗教以其特有的威慑力影响和感染着人们的意志和行动。他们为了祈求氏族、部落和村寨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定期性的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贯穿着各种各样祭祀性的体育活动,所以说参与各种祭祀性的体育活动已成为部族成员的共同义务。因此,宗教文化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发展和普及。如《云南志略• 诸夷风俗篇》记载: “末些……五月十五是祭无极严浩, 男子动数百, 各执其手团旋舞以为乐。”又 “白苗……祀祖之先必择肥壮牯牛,头角正者饲之。乃聚合寨之斗于野。胜则吉……祭毕合亲族歌饮为欢”(清李宗昉《黔记》)。这一类体育既有浓厚的宗教内涵,又有一些传统体育因素。比如白族的“本主崇拜”是一种以“本主”为中心的崇拜,本主庙会均有一系列的程序仪式,即请神、迎神、祭奠、娱神,其中也贯穿有白族民间传统的霸王鞭,舞龙、舞狮等体育活动。[ ]还有广西壮族的“青蛙舞”、东北的鄂伦春民族的“萨满舞”、“萨满刀”等都是受传统宗教影响而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5 结语


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它不仅包括地形,季节气候,水域分布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宗教习俗,生产方式等人文环境因素,同时还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诸多方面。每一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的,表现出统一性特征。探讨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的意义在于呼吁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充分发挥、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传统体育资源,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永远健康向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彭鲜红,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23-24.


[2]《自然地理基础》, [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3]《中华文化---体育卷》,[M]辽宁:辽海出版社,2006:7


[4]李志华,《中国民族地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5]《自然地理基础》,[M]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6]《自然地理基础》,[M]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7]范存生,《中华文化》,[M]辽宁:辽海出版社,2000:7


[8]江凌、杨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J],广州学报,2006年6期:52-53


[9]柳斌杰主编,《灿烂中华文明 体育卷》,[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6。


[10]陈立华,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4卷第1期:15-16。


[11]柳斌杰主编,《灿烂中华文明 体育卷》,[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6


[12]韩雪,中州武术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06年第8期:36-37。


[13]饶远、陈斌等,《体育人类学》,[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86:3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