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武医结合科学健身-李真_黄帝内经-经络-华佗-武术-



核心提示:“武医结合”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用武术运动健身,以达到防未病、祛既病的目的,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按摩、练功等运动可以减轻肌肉疼痛,改善关节活动,更可以治病矫形、防病延年。中医最古老的经典著作《内经》中曾反复提出对疾病可以用“导引按跷”。“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按抑皮血;跷,谓捷举手足”。《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民气郁淤而滞着,筋骨瑟缩而不达”,应“舞”以宣导之。1975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

原题:武医结合 科学健身-李真
词频:武术,黄帝内经,养生,经络,运动,笔者,华佗,处方,脏腑,阴阳,气血,相生,文化,健康,畅通无阻,健身


“武医结合”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用武术运动健身,以达到防未病、祛既病的目的,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按摩、练功等运动可以减轻肌肉疼痛,改善关节活动,更可以治病矫形、防病延年。中医最古老的经典著作《内经》中曾反复提出对疾病可以用“导引按跷”。“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按抑皮血;跷,谓捷举手足”。《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民气郁淤而滞着,筋骨瑟缩而不达”,应“舞”以宣导之。1975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中的帛书《导引图》中有图44幅,每图有一标题,均彩绘多种运动姿势不同年岁的男女体操动作,各图的标题,有仅记有病名者,如“烦”“癫”“聋”“腰痛”;有以动作名称为名者如“龙登”“猿呼”“熊经”;还有利用器械为名者,如“棍”“杖”“盘”。这是将武术与医学成熟结合的珍贵历史文物。汉华佗创制了仿生武术套路“五禽戏”,五戏各有其疗效,如猿戏固纳肾气、虎戏扩肺气、熊戏疏郁肝气、鹤戏增加心气……华佗认为运动对人体健康作用非凡:“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这已是将武医结合提到了理论的高度。


我国著名伤科武术家王子平,在华佗“五禽戏”等古代武术保健运动的基础上编的“祛痛延年二十势”,可以防治软组织疾患,加强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这套行之有效的武术保健操自1958年一直广为流传。王子平经常练习,活到92岁。著名武术家王培生,他以阴阳辩证的科学思想,集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炉,研究传统武术与时俱进,多有建树。在这些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武医结合、造福人民的光辉榜样。


笔者,中国武术六段,父亲是太极先贤杨禹廷的入室弟子、黄埔军校战术教官。他对武术健身,太极养生文化颇有研究。笔者自幼耳闻目染,少儿时期,武术健身、太极养生在心灵上就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我从小酷爱太极运动和养生文化,深知“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它托名黄帝与歧伯的对话,直接关注人与人、人与心灵、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集中阐述了人类社会天、地、人和谐的正心诚意、中正平和、宽厚仁慈的思想,对生命的认识深度远远超越了当代医学。这是人类关爱身心健康与生命的东方智慧,也是人类防未病,祛既病,延年益寿的秘典。这部经典直接影响了东方人类社会儒、释、道、医、武术等传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数千年来,中华武学、养生文化和中医学秉承《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传承发展生,生不息,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们的共性是始终把人置身于天地之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念。正是这种天地协调一致、和谐共存的理念,才使中华武学和中华养生文化久盛不衰,源远流长。笔者多年来在武术太极文化的理论指导下习拳和教拳,继承前人的成果,侧重于太极养生的探讨和总结,剖明了武术太极拳与中医学的奥秘所在。《黄帝内经》讲的“舒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是养生的一大原则。《黄帝内经》指出:“经络者,所以能决生死、除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要想使五脏平衡处于健康状态,其前提必须使气血在经络血脉中畅通无阻。要实现气血畅通无阻,阳气充足是根本,经络血脉畅通是关键。如今最新科技手段再次论证了人体经络穴位分布结构的独特、功用的玄妙,对调理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外有四肢百骸,内有五脏六腑,彼此相连,形成了以脏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经络是气血循环无端的通道,内通脏腑,外络四肢。人体周身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穴位如同日月星辰分布太空,而经络贯通于全身,如山川河流行于大地。五脏合于五行之生克: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五行有相生、相克关系。生就是相互滋生、助长的意思;克就是抑制、制约的关系。只有相生、相克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笔者认为武术太极拳用于医学领域,应主要根据该拳的运动特点(以意导动,注重呼吸,轻柔缓慢,圆活连贯,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绵绵不断,动作轻灵)、运动量、主要锻炼部位(神经系统,四肢躯干,内部脏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来安排。《内经•灵枢•通天篇》云:“有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与阴阳平和之人。凡人者,其志不同,其筋骨血气各不等。”就是说,可以将一般人的气质分为五种,这五种气质的人,身体精神面貌及健康状况都不一样,试述如下。


(1)太阴类型:好静恶动,忧戚抑郁;性格内向,少言懒行;心性怯懦,每多忌恨。一般言之,此类人易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疾病等。武术处方:根据中医“补其不足、泄其有余”的原则,应以动功为主(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切忌只练静功,否则有犯“实实虚虚”之戒(即本已好静恶动而愈使其静,则愈其邪)。


(2)少阴类型:内化阴柔,善用心计,每多疑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欲交往。一般言之,此类人易患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武术处方:应多动少静(陈式炮锤、长拳)。


(3)少阳类型:性情易变,喜怒无常;好动而不欲静,静则思考怪诞多幻想;善于交往,却又与人多忤;兴趣多样,而又见异思迁,朝三暮四,此类多属神经系统稳定性较差一类。一般言之,此类人好生睡眠障碍、消化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武术处方:动静相兼(吴式太极拳、站桩功等)。


(4)太阳类型:阳气充盛,性情暴躁,嬉笑怒骂,不能自制;行事草率,不善思考,少悔怨;好动而恶静,言语则高声大气旁若无人。一般而言,此类人易患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患、痔疮、尿血等。武术处方:少动多静(如吴式、孙式、武式太极拳、站桩功、静气功等)。


(5)阴阳和平型:身体健康,性情豁达,常少疾患。武术处方: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可选择各类太极拳。


以上分类,既合医书古意,亦与实际生活较相符合。笔者认为“武医结合”举办不同太极拳训练班时,作为一个粗略的分类法,似乎可以实行,亦较为简明易作。在教学时学会排除外界干扰和主观意识,使身心能回归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念,创立“以心行意、按窍运身,虽内势变化万端,但不离一理”。用八门五步十三势,由内动以造外形,用外形引导脏腑内动。阴阳辩证的思想是太极养生的指导思想,让身体十二条经络均达到畅通无阻,奇经八脉得以融合,阴平 阳秘,精神乃治。俗话说:全身气血畅通,百病不生,肾气充足,百病消除。这些年来,笔者和学生在养生和技击上都收到了明显效果。事实证明,对很多当代西医束手无策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三高、糖尿病、胃炎、性冷淡、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肥胖症等),笔者多年来跟踪纪实有病拳友,发现通过太极养生,武医结合调养,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奇特健康疗效。笔者的教学笔记、研讨文章几十篇发表在相关武术刊物上。体育锻炼可以代替很多药物;而世界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代替体育锻炼!近年来国外蓬勃开展了“运动疗法”“平衡运动”“运动处方专门委员会”等形形色色的医疗体操活动,而医疗体操的鼻祖其实就是中国武术。当现代人登上养生殿堂的台阶,推开大门时,才知道,高于现代保健的传统武医结合养生学,已经等待他们数千年了。


中国优秀传统武医结合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涵着几千年来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积累,凝聚着历代先贤、学者的智慧结晶。如何继承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造福人民健康,这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需要天下有志者共同努力!


21世纪,找健康到东方。武术健身、太极养生被世人尊为返璞归真的自然疗法。《黄帝内经》开宗明义曰:“上功治未病。”就是告诉我们用上乘太极功夫来防未病,治既病。养生之道贵在养正,古今善于养正者,武医结合调养,才能固本除疾、养正延年,健康快乐,真实简单。很多时候,健康的钥匙其实就在我们手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