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甲骨文的早期搜集与流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甲骨文的早期搜集工作,如前所述,是从王懿荣开始的。王懿荣是当时长于金石学的著名学者,在清末的朝野士大夫中,尤其是在山东缙绅中声望甚高。凭借他的特殊地位、雄厚财力和较高识力,他在认识到甲骨文的性质和价值后,立即开始积极购求、收藏。 
    早在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秋天,王懿荣最先从山东潍县古董商范维卿处买到12片甲骨,每片二两银子。第二年(1900年)春天,范维卿又带来一百多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卖给王懿荣,得了许多银子。稍后,王懿荣又用二百两银子从范维卿手中买到800多片甲骨。此外,王懿荣还曾用一百多两银子从山东潍县另一位古董商赵执斋手中买到几百片甲骨。就这样王懿荣在短短的一年内,先后以重金高价购求,搜集到1,500多片甲骨。1900年秋天,王懿荣由于某些政治上的原因,在自己的花园里投池自尽。他所辛勤搜集的上千片甲骨被抛置一边,无人间津了。 
    王懿荣死后,他所收藏的甲骨后来都转归到刘鹗手中。 
    刘鹗(图21),字铁云,又字蝶云,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死于宣统二年(1910年)。他是清末的一位奇人。博学多才,青年时期即精通数学,曾行医经商,都不得意,转而弃商从政。光绪十四年(1888年),黄河在河南郑州附近决口,黄水泛滥成灾,清政府派吴大澄治理黄患,刘鹗以捐官投效吴大澄门下,以同知身分参预治理黄河事务。由于他精通数学,长于设计和计算,并能和民工一起操作,在治河中立功,由同知升知府入北京候补。到北京后,他体察当时的国家情势,认为扶衰振弊,应从兴造铁路着手,用实业振兴国家。于是他上书光绪皇帝,建议修筑津(天津)镇(江苏镇江)铁路,又请求与欧洲人合作开发山西铁矿,竞遭诬陷,被人指控为汉奸。刘鹗还能写小说,以讥讽清末官场丑态著名的《老残游记》就出自他的手笔。他又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金石学者。他参预治河时所投效的吴大澄就是当时名声极大的金石学家。刘鹗到北京作候补知府后,又和王懿荣交往很深。他在王懿荣处看到甲骨,深为惊奇,引起他极大的兴趣。王懿荣死难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懿荣的长子王翰甫为了偿还父债,出卖家中所藏文物,刘鹗闻讯赶来,将王懿荣所藏甲骨买去。在这之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刘鹗就已经开始搜集甲骨。后来他又从方药雨手中买到范维卿卖给他的300多片甲骨。同时,刘鹗还曾通过古董商人赵执斋买到甲骨3000多片。此外,刘鹗又派他的第三个儿子刘大绅亲赴河南搜集到1,000多片。就这样,刘鹗先后通过种种方式,总共搜集到甲骨5000片以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刘鹗从他搜集到的甲骨中,精选拓印了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以石印问世。这是公开印行的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它为当时和以后的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甲骨文由古董收藏转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说正是以这部书的印行为发轫的。 
     
     
     
    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正当刘鹗继续深入研究甲骨和其他古代文物时,因他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曾为救赈北京饥民向俄军购买他们所占的太仓中储藏的大米,遭人诬陷,被清政府以“私售仓粟”的罪名流放新疆。流放途中,刘鹗郁郁寡欢,悲愤而死。刘鹗死后,他多年搜集到的甲骨随之四散,约有1000片左右,先归其表兄弟卞子休,后由卞转卖给上海英籍犹太人哈同的妻子,解放后又归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上海博物馆;另一部分约有1,300多片,先归叶玉森收藏,后又转售给周连宽,现在也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另有一部分约几十片,由美国人福开森买去;此外,商承祚、束世澄、陈中凡、王瀣、沈维钧、郦承铨、胡光玮和胡厚宣等几位学者,都曾先后买到一些刘鹗原来收藏的甲骨。总之,早期出土的甲骨文资料,以刘鹊搜集到的最多,然而在他死后,也分散得最零乱。 
    王懿荣、刘鹗之后,在甲骨文的搜集和流传方面,做工作最多的当推罗振玉(图22)。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清末新学兴起时,罗振玉曾趋奉时风,先后在上海创立“学农社”、“东文学社”,并编辑出版《农学报》和《教育世界》等杂志。但界》等杂志。但他更为擅长的却是考究古代文物和研求金石文字之学。凭借他对古代文物的丰富知识和鉴别能力,他在北京、上海两地兼做一些古董生意。就在王懿荣开始搜购甲骨文的那一年(1899年),罗振玉也听到有关甲骨文的消息,但直到两年之后(1901年),刘鹗将甲骨文拓本带到江南,他才在刘鹗家里看到这些拓本。刘鹗正是在他怂恿之下才编印了《铁云藏龟》一书。刘鹗印行此书时,罗振玉还根据他当时对于甲骨文的认识和理解,为该书撰写了序文。罗振玉自此便对甲骨文发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罗振玉移官北京后,利用经营古董生意的积蓄,开始积极搜购甲骨,通过古董商人陆续买到不少。宣统元年(1909年),罗振玉又经古董商人之手买到一大批甲骨,于是他便留意打听甲骨文的真实来历。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古董商人又由河南带来几千片甲骨请他选购时,他在选购了700片精美的甲骨之后,才设法打听到甲骨文的出土地在河南安阳西五里的小屯村,而不是一向传闻的河南汤阴。与此同时,他又从甲骨文中认出十多个商代晚期的帝王庙号,从而断定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留下的遗物。由于罗振玉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价值,而又深感这种珍贵的文物正在修遭破坏,日渐濒临毁灭,急需抢救,他便四处委托古董商人到河南尽力收购甲骨。仅在1910年一年内,他即从山西和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商人手中买到甲骨10000片以上。但他仍然不满足,第二年又派他的弟弟罗振常和内弟范兆昌等人亲自到小屯找当地农民挖掘,得到了更多的甲骨。 
     
     
     
    罗振玉搜集到这些甲骨后,从中选出比较精美并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约3000多片,拓制成拓本,依照刻辞的内容性质分为八类,编为《殷虚书契前编》一书,共二十卷,先在《国学丛刊》第一、二、三册上,以石印方式发表了其中的前三卷。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以清朝遗老自居的罗振玉逃亡日本,《国学丛刊》停刊,《殷虚书契前编》的刊行也暂时停顿。罗振玉逃往日本时,曾将他的全部甲骨收藏带走,途中几经波折,损坏约在一半以上。到日本后,罗振玉用了将近一年的功夫,将《殷虚书契前编》一书重新编为八卷,于1912年用照相制版印出。1914年,罗振玉又在他所藏的甲骨文中选取最精美并具有重要价值的拓墨精印成书。这就是甲骨著录书中印制最讲究的《殷虚书契菁华》。 
    1915年春天,罗振玉由日本回国,曾亲自跑到河南安阳小屯去考察殷墟的实际情况,写出《五十日梦痕录》一书。随后,他又在1916年将这次考察中所获得的甲骨以及旧藏的甲骨和殷墟其它的出土器物汇为一编,编印为《殷虚古器物图录》一书。 
    此后,罗振玉又到日本将以前未拓印的甲骨再加挑选,选出比较精美的约1000多片,编印为《殷虚书契后编》一书。后来,罗振玉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以种种方法搜集到国内其他人收藏的甲骨文的拓本,从中精选出2000多片,编印为《殷虚书契续编》一书,共分六卷。在解放前,除了中央研究院所编的《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外,罗振玉所编的这几部甲骨文著录书,可说是最重要的。因而,在甲骨文的早期搜集和流传方面,罗振玉是贡献最大的一位学者。 
    罗振玉对于甲骨文研究的贡献,还在于他对甲骨出土地和包含年代的确定。由于罗振玉接触到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又具有较深的学术素养和较高的识力,他在很早就对甲骨的内容、性质作出过比较正确的判断,并努力去探求它的 真实出土地。1910年在《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的序言中,提出安阳小屯一带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乙废都的着法。1914年,他又进一步指出安阳小屯一带是商王武乙到帝乙之间的都城故墟。这样,他不仅明确指出了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而且第一次把甲骨文所包含的历史年代由以前笼统讲为“夏殷”时代缩短到了商代晚期武乙至帝乙三代商王统治的时期。他的这一看法,虽然还有一定的局限,但为后来的学者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有关问题、尤其是把甲骨文包含的历史年代确定在从盘庚到帝辛(即殷纣王)的大约二百七十三年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和诱发作用。因此,不少学者认为,确定甲骨文的出土地和包含年代,应当是罗振玉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另一重要成就。 
    罗振玉甲骨文收藏极富。1940年,罗振玉死后,他所收藏的甲骨约数万片陆续散失,解放后分别归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旅顺博物馆、吉林博物馆、吉林大学历史系、辽宁省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收藏,其中大多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前面已经讲过,和王懿荣约略同时接触并开始搜集甲骨的,还有天津的孟定生和王襄,他们最初搜集的甲骨大约不过五、六百片。后来王襄对甲骨文兴趣很大,陆续在北京、天津两地先后购买到四、五千片甲骨。他也选出一部分较好的,拓印成书,编为《簠室殷契徵文》一书印行。王襄所藏的甲骨解放后全部送归文化部文物局收藏。 
    早期搜集甲骨文资料较多的还有清末大官僚端方。他仅在1904年一年中,就从古董商人手中买到1000片左右。瑞方所藏的甲骨后来也多散失,他的后人手中可能还保存有一些。此外,先后经过古董商人之手买到甲骨的,还有徐坊,他约购得l400片,后又卖给燕京大学,由容庚、瞿润缗编成《殷契卜辞》一书。又有黄心甫,也曾买得600片左右,但后来又卖掉,其中一部分的拓本由其子黄浚于1935年收录在《邺中片羽》一书中。另有方地山也买到300片左右,后归其子方曾寿;霍保禄曾买得463片,后来捐赠给了北京大学。其他学者如方药雨、沈曾植、王瓘、盛昱、黄仲慧、刘季缨等人,也都先后购得多少不等。而北伐战争中安阳小屯挖出的甲骨,大多都由开封和上海的古董商人转售到了各地学者手中。 
    以上这些人,在甲骨文资料的早期搜集和流传方面,都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在甲骨文研究的发展史上,应当有其一定的地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