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访谈实录:张开逊谈中国古代发明(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桥梁、造船――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主持人:刚才张开逊教授讲了水利史上一项宏大的工程,就是古代灵渠建设之中,驾驭江河水流的独特技术,此后又讲了当时由国家垄断的井盐的采集技术,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交通工具有陆路的和水路的,关于这两方面的交通工具,中国有很多很多的发明,而且非常精妙,我们现在请张开逊教授给我们讲一组这方面的发明,其中包括北宋时期的洛阳江大桥,还有南宋时期的水利隔舱技术,此后还想请张开逊教授接着讲一讲他非常欣赏的中国的橹和舵的发明。

张开逊:刚才我们谈到了中国发明领先世界的最的三件重要的发明,现在我们谈一下中国发明领先世界的最后一段时期的一些重大的发明。我想讲发生在今天的福建省泉州市地域的创造事件。大家知道,中国有两条丝绸之路,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往西去一直到阿拉伯世界,到欧洲。另外一条丝绸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他们分别从中国的东南沿海的几个不同的海港出发,远航到阿拉伯世界和地中海。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就要今天福建的泉州,泉州在那个时代叫刺桐,在外国的文献里都把那个地方叫刺桐,因为那个地方生长着一种在冬天也能够开出美丽的红花的树枝或者树干上有刺的那种树,所以刺桐又成了泉州的一个别称。

在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泉州成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货物的集散地,因此,需要很多的桥梁连接入海江河的被隔断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那个时候,人们发明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建桥的技术,其中有一座桥距现在已经950年了,今天人们还在上面行走。这就是泉州有名的洛阳江大桥,这座大桥全长1000米,位置在洛阳江的入海口,它的一面是惠州,这一面就是泉州和晋江,要连接这两个地区,需要在这个地方建一座桥,在这个地方建桥有非常特殊的困难,因为海潮汹涌,来台风的时候,浪就更大了,同时,在涨水期间,洛阳江本身水量也非常大,很难在水深流急的地方能够建好桥基和桥墩,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当时,宋代的建筑师们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们首先在准备建桥的路线上抛洒了很多石块,在江底垫成一条25米宽的水中坝基,在这些散乱的石头中间,放养很多牡蛎的苗,牡蛎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牡蛎,就是一种甲壳类的海洋生物,它的特点就是它专门喜欢在石头缝隙之间生长,生长的时候能够分泌一种黏液,使自己的外壳和石头紧紧地粘连在一起,而且它在长自己的外壳时,没有自己固定的形状,可以根据石缝的形状自然的跟它们贴得很紧,不像其他的甲壳类生物的外壳的形状是固定的,撒播了这些牡蛎的苗之后,迅速的这些小牡蛎苗都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家园,它们在里面迅速地繁殖,不久25米宽1000米长的水下基础,就被牡蛎连接成非常结实的海底坝基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