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劈挂拳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罗代华_技击-传承-套路-技法-



核心提示:摘要:在大力发展竞技武术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十大优秀传统和重点发展拳种之一的劈挂拳目前面临可能失传的境地。为使劈挂拳得以持续传承与发展,文章从传承途径、传承模式和传承内容三方面进行了解析,认为武术产业化、竞技化发展是造成劈挂拳持续传承面临严峻考验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劈挂拳持续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劈挂拳传承与发展方面的决策依据。具有“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劈挂拳,全称“通备劈挂拳”,一般简称劈挂拳Ⅲ

原题:劈挂拳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罗代华
词频:传承,武术,套路,技击,传统武术,技法,竞技,传统,项目,民族传统,失传,劲力,演练,模式,实用,影响


  摘要:在大力发展竞技武术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十大优秀传统和重点发展拳种之一的劈挂拳目前面临可能失传的境地。为使劈挂拳得以持续传承与发展,文章从传承途径、传承模式和传承内容三方面进行了解析,认为武术产业化、竞技化发展是造成劈挂拳持续传承面临严峻考验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劈挂拳持续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劈挂拳传承与发展方面的决策依据。

劈挂拳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罗代华

  具有“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劈挂拳,全称“通备劈挂拳”,一般简称劈挂拳Ⅲ。属于通背拳种,是典型擅长中、远距离克敌制胜的长击远打类传统拳术,它将中国武术“一寸长、一长强”的技击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劈挂拳发展至今,技术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共有四路,其中一路练习者较多,后三路劈挂拳练习者就非常少了,受传者更是寥寥无几。近百年来,由于劈挂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和传承,该拳术也在逐渐失传。1979-198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1995-1997年,国家体委还组织郭瑞祥等部分专家整理创编了劈挂拳规定套路,无论是从“技击”还是“健身”、“竞技”的角度来讲,对劈挂拳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无疑都是值得赞赏的。但是,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和高度重视,总有一天会消失在武术茫茫大海之中。因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对劈挂拳予以保护与传承,对更好的弘扬传统武术、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劈挂拳传承现状分析
  1.1 劈挂拳传承途径分析
  1.1.1 民间师徒传承和家庭传承
  师徒传承和家庭传承是劈挂拳的最根本、最原始的传承方式,主要盛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师徒传承有着严格的授徒、授艺和授德的过程,习练者在拜师前都要接收师傅的德育考验和拜师仪式,授徒规模一般不大,以业余学练为主,义务教学不收费,但有时也收费或以实物、劳动等方式代替。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的武术馆(校)的出现以及武术产业化、竞技化发展,劈挂拳大师逐渐减少,以及传授的有偿性,导致这种师徒传承方式渐渐被弱化,仅在民间少数区域(西北、河北沧州一带)比较盛行,致使学习者越来越少。“武术世家”作为家庭传承方式之一,代代传承者都是经过父辈终身的教授,不仅有利于劈挂拳的传承,还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保真,但是家庭传承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差异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很容易使家庭传承出现断代和失传的现象。加上老一辈大师们相继离世,致使劈挂拳的传承渐渐失去了它的本色特征,这将不利于劈挂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1.1.2 武校传承
  现代的武校传承是规模最大的武术传播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盛行,到9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但是在90年代中后期武校开始逐渐衰落,至今近20多年的时间里,武校传统武术面临严峻的考验,而武校成为了竞技武术的大跃进式发展的沃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竞技武术人才。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政府的主导,武校教育却没有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致使像类似“劈挂拳”的传统武术失宠。现在真正的传统武术教师队伍严重匮乏,低级、假冒伪劣的武术大师充斥武校,高水平教练与练习的人数、学时、项目等减少,很少有人能真正学到正宗的劈挂拳。由于受地域,师资的影响,只有极少部分武校有开设劈挂拳项目或过于集中在某一地域,如沧州、甘肃一带。现代在武校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商业化的过度开发,让传统武术的发展背离了自身规律,已经给劈挂拳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1.1.3 高校传承
  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主要传承途径之一,高校体育院(系)对在传统武术的继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1990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体育的二级学科,武术专业仍然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核心,到2012年全国共有38所高校被批准招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总招生规模为接近4000人左右,人数不多,但是影响非常大。目前还只有河北体院、武汉体院、北京体育大学比较重视劈挂拳的传授。也仅有其他少部分专业体育院校开设有少量的劈挂拳项目,而师范、综合类院校几乎都没有开设劈挂拳项目。虽教材中有部分传统武术套路(学时数只占总时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劈挂拳又只是众多项目中的一个项目),但教师在教学中仍以竞赛套路为主,绝大部分时间教授竞技套路,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演练水平、外形表现水平和难度等,而用很少时间去教授传统套路,几乎不会去研究传统武术的实用技法。竞技武术毕竟只是少数人能练习,而真正能普及和传承的适合大众练习的恰恰是传统武术项目。另外,毕业生大多进入学校,担任了武术的推广重要角色,但很少教授武术内容,更别提劈挂拳了,这无疑就缩小劈挂拳的普及程度。纵观国内武术比赛,不论赛事大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竞赛套路,即使属传统项目的,也加入了一些难度、跳跃动作及花哨的动作,而实用拳法、腿法则被删除了很多,在套动作中实用技法也越来越少。导致传统武术的地位不如竞技武术的地位高。并最终走向消失。高校体育院(系)直接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但是高等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重视,而是重视竞技武术的“金牌效应”;二是师资力量不匹配,主要是有竞技武术级别的老师而缺少传统武术老师;三是专业方向发展不均衡,传统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条件欠佳;四是招生口径窄,招生对象主要是获得竞技武术级别的运动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民族武术的传承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高校教育应是当代传统武术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办学规模大,条件成熟,师资容易配置,能产生深远影响。若重视传承,则对传统武术发展将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1.4 大众媒体传播
  在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成为传播劈挂拳的中介,它不仅影响着劈挂拳广泛传播,还有助于劈挂拳的保护与传承,而且对于民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电视,书籍,科研,光碟,互联网等的普及与发展为劈挂拳的传承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统计发现:目前仅有极少数电视宣传报道过劈挂拳,如CCTV10的“探索·发现中华武功”系列宣传片等;在书籍方面也仅有郭瑞祥先生的一本专著,而其他为数不多的教材里有关劈挂拳的内容也只是简单的提及;在科研方面,也仅有相关学术期刊文章近10篇,没有相关硕博士论文以及省级以上科研立项;在光碟,互联网方面有百度、优酷、土豆等网络视频,其中百度有近1800个有关劈挂拳的视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个人套路表演为主,而实用技法、功法内容太少,说明有关劈挂拳的相关传播途径不均衡,特别是专著、研究成果少。劈挂拳作为传统武术技艺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丰富,就需要通过“大众传媒”平台进行传播,通过示范引导,舆论宣传等功能才能保持劈挂拳的可持续发展。
  1.2 劈挂拳传承模式
  当前劈挂拳传承存在两种模式,既以注重实用技法为主的传统模式和以注重套路表演为主的现代模式,如图1所示。
  传统传承体系的最根本目标是技击实战,它所追求的是以瞬间制胜对方,每个环节以技击实战为目的,按照其严格的训练步骤从基本功到基本技法,最后才到套路。其传承过程中,套路仅仅是传承技法将其保留的一种形式,而更多的是将技法、招法精髓发挥到极致,注重其实用性。传统传承多采用传统的师承方式,在民间比较盛行,但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其传承周期长,而且这种模式也渐渐在消失,不利于大规模的传承与发展劈挂拳。现代传承体系的最终目标为形体演练,是对技击方法的艺术体现和延伸,由于比赛评分规则的限制,处处以动作的规格、演练水平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其表演性,主要集中在套路运动中的“高、难、美”方面,而忽略了劈挂拳中技击技术的传承,导致把现代套路演练看成是一种表演艺术,从而失去了技击之本质,所以在传承中会产生传承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目前现代传承这种模式占主导地位,对劈挂拳的传承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1.3 劈挂拳传承内容
  劈挂拳分为“子母拳”,共有两个套路,主要由劈挂拳一路(又名抹面拳)、二路(又名青龙拳)组成。后经马凤图和马英图两人多年的切磋琢磨并进行了研究和综合整理,根据通备拳的劲力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创编了劈挂拳第三路(又名飞虎拳)和劈挂拳第四路(又名太淑拳)和总母拳一大架子。现在一路劈挂拳练习者相对较多,对于该种拳术的劈挂拳二路在民间还能看见较少练习者;劈挂拳三路、四路更是成为罕见的套路了。很少有人进行练习。在学校传承方面主要以一路劈挂拳为主,几乎看不到其他的几路劈挂拳,如河北体院、武汉体院等高校。练习都是以套路(一路)为主,注重演练艺术水平的提高,忽略核心技法、拳理的传授(尤其在技击以及劲力方面:如滚、勒、劈、挂、斩、卸、剪、采、掠、缤、伸、收、摸、探、弹、砸、擂、猛等手法和辘护劲、翻扯劲、吞吐劲、滚勒劲、通透劲等劲力)。在传承过程中,已经抛弃传统,而将武术全盘西化式发展。所以,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我们要将劈挂拳的精髓拳理以及其技法等保留下来,并以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形式广泛传播开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劈挂拳不仅仅只是套路运动形式,而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格斗理念、技击方法,是前辈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劈挂拳精髓的东西是它的劈与挂的技法的使用,以及其它技法的综合运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冷兵器时代结束后,武术的技击功能已经失去了其历史舞台,相对的被它的派生功能所替代。因此,现在很容易把劈挂拳的实用技法误认为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瞄准的是竞技、表演、健身等功能。
  2 劈挂拳传承的对策
  (1)我们应当尽快将劈挂拳作为我国濒临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挖掘与保护,以期列入遗产名录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做好劈挂拳的保护与继承工作,不能再让成果沉睡在图书馆或博物馆里。
  (2)有关部门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把工作落到实处,去伪存真,恢复传统武术的应有地位和活动舞台。特别是武术领域的领导者、决策者们,应正确处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大力推广传统武术项目,加大劈挂拳的普及程度。为劈挂拳的现代生存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劈挂拳的发展应受到政府的重视,加大专项资金和科研投入,建议成立劈挂拳研究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学习班。长期重点培养部分优秀学员。要尊重、保护与资助民间劈挂拳传人。在技术、理论上全面进行培养,并且要理论联系实践,每年定期地对已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再培训。学员培训合格后,再向外培训推广,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其次,编写教材,制作技术录像和光盘,进行配套宣传推广。
  (4)定期举办不同规模的劈挂拳观摩交流和理论研讨会以及不同形式的比赛,创造技术学习和交流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观摩不能只停留在技艺上,与理论研讨并行,使传统武术进一步发展完善,不断地从理论上系统化、规范化。
  (5)发展学校武术教育,加大劈挂拳的普及程度。在高等体育院(系)开设专门的劈挂拳项目,并要加大课时分配与科研工作,邀请民间传承人来学校进行教学,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另外,在普通高校也可以开设传统武术课程,对有兴趣的人进行培养。它不仅能让习练者通过劈挂拳练习来学习和理解传统武术的技术,还可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劈挂拳的传播与发展提供良好的舞台。
  (6)借助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传播媒介和交流方式弘扬劈挂拳文化,以确保劈挂拳的文化内涵、本质特征和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118-119.
  [2]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209-210.
  [3]陈亚斌.劈挂拳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66-69.
  [4]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1.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