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和谐思想的起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清远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据考证,“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广泛地运用在家庭、国家、天下治理中。其意在描述内部运行良好的状态。“谐”指协调、融洽。“和谐”一词指内部发展良好,上下左右协调一致。先秦时期,孔子从治理国家角度提出“和为贵”的主张突出强调了一个“和”字。同时他还认为“和而不同”,即和的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各国尽管政体不同,但几千年来,人民向往和平发展的心理是热切而一致的。党中央提出“和平发展”的外交策略和内政方针,是符合各国人民愿望的,而“与邻为伴、与邻为善”更是亲切动人的友好形象。令人神往!荀子则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即在一个组织内部人们和谐相处,就能步调一致,增加力量,所以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比铁还硬,比钢还坚,“向着法西斯,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颠扑不破的事实已经证明这是真理。孟子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人们只要内部和谐,上下齐心合力,凡事则无往而不胜。
  在和谐思想提出的同时,思想家在中国文化的发端处还提出了各种和谐社会理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已经延续了2500多年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儒家经典,“小康社会”最初是指一种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而“大同社会”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公有共享、其乐融融的社会形态。
    作者:沉香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